中棉所63(原代号:中001)是农科院棉花研究所和生物技术所以常规陆地棉新品系“9053”为母本,以国产双价转基因(Bt+CpTI)抗虫棉新品种改良系sGK9708选系P4为父本,配制成的双价转基因抗虫棉杂交种(F1代),2004-2005年参加长江流域国家棉花品种区域试验,表现突出,2006年参加长江流域棉花品种生产试验,并在湖北、安徽、江西、江苏等地进行小面积示范,同年获得了农业部颁发的《农业转基因生物证书(生产应用)》,证书号:农基安证字(2006)第219号和第220号。2007年经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适宜在湖北全省,湖南北部,四川盆地,河南南阳,江苏、安徽淮河以南(盐城除外),浙江沿海的长江流域棉区春播种植。
1、丰产性
2004-2005年长江流域国家棉花品种区域试验35点次汇总结果,中棉所63平均子棉产量3567.30 kg/hm2,比对照种(湘杂棉2号F1)增产10.1%;平均皮棉产量1478.55 kg/hm2,比对照种增产10.0%,居第1位,增产极显著。霜前皮棉产量1310.40 kg/hm2,比对照增产10.2%。2006年长江流域棉区10个点生产试验结果,子棉、皮棉产量分别为3876.00 kg/hm2、1585.50 kg/hm2,分别比对照种(湘杂棉8号F1)增产0.4%和增产2.3%。
2、纤维品质
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2004-2005年长江流域区域试验35点次棉样汇总(HVICC校准值),上半部平均长度30.0 mm,断裂比强度29.1cN/tex,麦克隆值4.8,断裂伸长率7.0%,反射率76.1%,黄度深度8.2,整齐度指数84.2%,纺纱均匀性指数139。各项指标协调且明显优于对照种。
3、抗性鉴定结果
⑴抗棉铃虫性:江苏农科院植保所鉴定,平均抗性级别3.75~3.83,综合抗性级别为高抗。
⑵抗红铃虫性:华中农业大学鉴定,高抗(抗)红铃虫,其中2004年种子虫害率3.57,比CK减64.5%抗虫级别为抗虫;2005年种子虫害率0.83,比CK-93.4%,抗虫级别为高抗。
⑶抗枯萎病性:华中农业大学鉴定,枯萎病相对抗指14.07~10.70,抗级为耐。
⑷抗黄萎病性:华中农业大学鉴定,黄萎病相对抗指15.63~22.00,抗级为耐。
4、特征特性
出苗较好,植株塔形,株高中等,果枝紧凑,茎秆茸毛少,叶片中等大小,叶色较深,铃卵圆形,吐絮畅。生育期125天,株高109.50~121.0cm,果枝17.81个,单株成铃25.57~29.5个;铃重5.71~6.6g,衣分40.9%~41.52%,子指9.81~10.3g,霜前花率88.57%~93%,僵瓣率4.4%~12.24%。耐枯萎病,耐黄萎病。高抗棉铃虫,高抗红铃虫。
5、栽培技术要点:
⑴适时播种:冬闲田和套种田4月上旬营养钵育苗,油(麦)后棉4月20日前后营养钵育苗,地膜覆盖直播4月10-20日播种,播前抢晴天晒种2~3天。
⑵合理密植:一般地力田块密度每公顷2.4万~3.0万株。
⑶配方施肥:底肥重施有机肥,酌情轻施苗肥,蕾期忌施氮肥,及时重施花铃肥,补施盖顶肥,后期注意防早衰。每公顷施纯氮375kg、纯磷195kg、纯钾375kg。
⑷全程化控:2.5%助壮素,每公顷用量:苗期60mL,蕾期90~120mL,花期180~240mL。
⑸综合防治病虫害
⑹不宜在枯萎病和黄萎病重病区种植。
火爆农资招商网[中棉所63],可直接给该产品留言获取厂家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