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定时间: 2007国审棉2007014 省级审定
中棉所64(原系号中825)是由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以SGK中27为母本与常规夏棉中394为父本杂交,自F2代群体采用生化辅助育种方法,筛选棉株体内SOD、POD和CAT酶活性高的个体,以改良其早熟性和抗逆性,育成中间材料955037,通过抗病、抗虫鉴定和单株选择,决选系为204825 (简称中825)。2002-2003年参加所级短季棉品系比较试验,2004-2005年参加国家黄河流域棉区夏播棉品种区域试验,2006年参加国家黄河流域棉区夏播棉品种生产试验,同年获得国家转基因生物生产应用证书,
证书号为:农基安证字(2006)第316号,2007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1.特征特性
出苗好,苗齐,子叶中小,深绿色,前期长势旺,中期平稳。生育期104天,比对照中棉所30早熟2天,比鲁棉研19早1天,霜前花率达92.6%,是目前熟性的夏棉新品种。植株较矮,塔形,较紧凑,株高66cm, 茎秆粗壮,青紫色,着生稀茸毛,抗倒性好。果枝始节5.7,叶片中等偏小,深绿色。开花结铃集中,结铃性强,上铃快,单株有效铃8.3个,铃重5.32g,衣分38.64%,子指10.0g,吐絮洁白,品质较好。
2.产量表现
2004-2005年参加国家黄河流域棉区夏棉品种区域试验,平均每公顷子棉产量2818.5kg,皮棉产量1089.0kg,霜前皮棉产量1008.0kg,分别较对照中棉所30增产19.2%、17.5%和17.9%,子棉产量居第二位,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均居首位。2006年度国家黄河流域棉区夏棉品种生产试验,平均每公顷子棉产量2929.5kg,皮棉1140.0kg,霜前皮棉1071.0kg,居位。
3.纤维品质
经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试(HVICC标准):平均纤维长度29.9mm,比强度29.2cN/tex,麦克隆值4.2,主要指标明显优于对照品种鲁棉研19。各项指标搭配合理,可纺中支精梳棉纱,适于目前棉业市场的需求。
4.抗病虫性
由国家黄河流域棉区夏棉品种区试供样,农业科学院生物研究所廊坊试验基地检测。
⑴抗虫性。中棉所64的Bt蛋白含量在467~540μg/g之间,均达高抗性标准,抗虫株率达到100%,抗虫纯度极高。由法定单位中棉所植保室统一鉴定抗虫性,二代棉铃虫蕾铃被害率1.58%~9.98%,减退率97.85%~79.46%,三代棉铃虫幼虫校正死亡率达100%,综合评定达抗虫以上水平。
⑵抗病性。枯萎病指8.0~12.4,为耐病水平,黄萎病指28~31.1,达耐病水平。综合评价中棉所64为抗枯萎病,耐黄萎病品种。
5.适应性和适应范围
适于黄河流域棉区的山东、河北、河南、安徽北部等地区作麦套夏棉种植,也适于晋北、辽宁和甘肃等特早熟棉区作一熟春棉种植,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6.栽培技术要点
⑴播期。5月20-25日,在小麦行间播种,或5月10日前后育苗,麦收后6月中旬以前移栽。
⑵苗期田间管理。麦田套种夏棉,麦收后要及时灭茬,灌提苗水,施提苗肥,以促苗早发。
⑶密度。麦套种夏棉合理密度,每公顷7.5万~10.5万株,单株留果枝7~10个。
⑷化控。初花期至花铃期喷施缩节胺2~3次,每次每公顷用原粉7.5~37.5g。
⑸肥水。两熟田前茬小麦或油菜应施足基肥,苗期结合灌溉提苗水,追施尿素;盛花后期施尿素并及时灌水,以提高肥效;花铃期施少量根际追施或根外追肥。
⑹防治病虫害。一般二代棉铃虫可以不防治,如遇虫害严重的年份可喷施药1~2次;其它害虫如棉蚜、棉蓟马、盲蝽象、红蜘蛛、隆背花芯甲等应及时防治。
质量标准执行:GB-4407.1-2008
纯度% | 净度5 | 发芽率% | 水分% |
≥95.0 | ≥99.0 | ≥80 | ≤12.0 |
火爆农资招商网[中创-中棉所64],可直接给该产品留言获取厂家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