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现有水域14.12万亩,可利用的水域12.76万亩,已利用的水域面积10.58万亩,境内万家寨水库(与山西省共享)70万亩。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共中央关于放宽政策、加快发展水产的指示》(中发[1985]5号)文件下发后,我市渔业生产稳步发展,水产品产量是逐年增长。2004年人工养殖水面6.45万亩,池塘养殖面积2.5万亩,用于渔业生产的水库73.65万亩(其中万家寨水库70万亩),哈素海水库3.65万亩,塘坝1000多个,人工养殖总水面积10万亩;2004年全市水产品总产量7812吨,其中名优特产品产量1675吨,占水产品总量的21%,养殖产量7172吨。落实养殖总面积4524公顷,渔业总产值6818.8万元。鱼苗、鱼种生产情况:投放鱼苗数量1650万尾,其中自繁1060万尾,鱼种产量2670吨。落实鱼种养殖面积408公顷,网箱养殖完成200m3。全市渔户1100户,渔业人口7568人,渔业劳动力2159人。
近年来,随着渔业生产的发展,特别是进入90年代,我市渔业生产稳中有增长,“吃鱼难”问题已根本解决,渔业步入战略性结构调整时期,渔业结构调整有了一些进展,取得了一些成绩。
(1)、品种的调整:这些年陆续引进名、特、优新品种如:健鲤、德黄鲤、高背鲫、银鲫、澎泽鲫、革胡子鲶、大口鲶、鳜鱼、大口胭脂鱼、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青虾、河蟹、高白鲑等,为池塘养殖注入新的活力。
(2)、生产方式的调整:目前呼和浩特市池塘的发展趋于饱和,大水面的开发利用前景看好。2000年成功的进行了100亩网围养蟹,1995年承担呼市科委项目——小体积网箱养鲤(网箱规格1—1.5m3),在和林县樊家夭乡和石嘴子乡(120亩)塘坝内进行实验,单箱产量276公斤,获呼市科技步叁等奖;1999年在市水产站实验渔场进行池塘养蟹,平均规格为100克/只,2000年在土左旗哈素海成功地进行了104亩网围养蟹,2001年与自治区水产研究所合作在乌盟大淖渔场进行了4000亩网围养蟹。
(3)、经营管理方式的调整:由过去粗放散养逐步走向全价颗粒饲料精养和集约化养殖。由过去的单纯渔户逐步扩大到“渔户十农户十企业”的生产模式,形成种、养、产、供、销一条龙的生产服务体系。生产、垂钓、旅游、餐饮等综合经营方式正在蓬勃兴起。
(4)、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发展渔业的第三产业。如以哈素海土着经济鱼——哈素海生态鱼为主,形成旅游渡假村、餐饮一条街等特色服务,吸引了广大的区内外游客参观游览,旅游局每年的收入近百万元。仅哈素海本土鲤鱼年销售达600吨。为当年的经济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