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菊白粉病是非洲菊的常见病害之一,严重发生时,常造成植株下边一层或数层叶片死亡,影响植株的生长和切花的产量。那么,非洲菊白粉病该如何防止呢?非洲菊白粉病防治方法有哪些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略作介绍。
非洲菊白粉病防治方法
一、为害症状:非洲菊白粉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上,初在叶表产生白色小霉点,逐渐扩展成圆形至长椭圆形黄白色斑,上覆白粉,即病原菌无性阶段的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后期白粉层变成灰白色,并产生黑色小粒点,即病原菌闭囊壳。严重时叶片褪绿枯死。广东、福建发生重。
二、病原菌形态特征:病原为ErysiphecichoracearumDC.属子囊菌门。菌丝体生在叶两面。子囊果聚生,扁球形,大小90~130微米,暗褐色,附属丝18-40根,一般不分枝,长为子囊果直径的0.5-2.5倍,长38-310微米,有隔膜1-8个。子囊10-20个,卵形,形状不规则,具柄,大小55-81.3×30.5-43.2乳油7000倍液,隔15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三、发病特点:北方露地栽培病菌以闭囊壳越冬。北方棚室及南方露地栽培时,该菌以分生孢子或潜伏在芽内的菌丝体越冬或辗转传播,越冬期不明显,一般温暖潮湿的天气或低洼荫蔽的条件或气温20-25℃,湿度达80-90%易发病。该菌孢子耐旱能力强,高温干燥时亦可萌发,有时高温干旱与高温高湿交替易引起该病流行。...[查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