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处理是农业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根据使用种子处理成分的不同,可以起到提高种子的田间出苗率,提高成苗的速率和整齐度,促进幼苗生长,增加种子在不良环境条件下的发芽率和成苗率,防止种子在萌发和幼苗生长期间遭受病虫害的侵袭等作用。近年来地下病虫害的猖獗发生,使用农药进行作物种子处理尤为普遍,而由于使用
农药不当所造成的药害问题也屡见报道。 “一拌无蚜” 所标识的有效成分是14%酮·辛,含辛硫磷12%、三唑酮2%。三唑酮与辛硫磷在用于种子处理上均有药害报道。对辛硫磷、三唑酮混用拌种对小麦发芽率的影响进行测定,发现辛硫磷与三唑酮混用比三唑酮单用对小麦出芽率的影响更大,随后对辛硫磷种子处理药害进一步研究中发现,辛硫磷拌种能显著抑制小麦、大豆、
玉米的发芽率,并推迟发芽时间。拌种后培养6d发芽率抑制15%的拌种浓度(I15)分别为2.47 g/kg、4.38 g/kg和3.89 g/kg。辛硫磷拌种还能显著抑制小麦苗的生长,培养6d抑制中浓度(I50)为0.5250 g/kg,并引起生长畸形。
用于防治小麦病害的三唑酮拌种用量过大也极其容易出现药害,三唑酮是一种的三唑类剂,被植物各部分吸收后能在体内传导,对
锈病、白粉病等多种农作物病害均有良好防效。三唑类剂的机理极为复杂,主要是抑制体内 CytP450单加氧酶的活性,破坏麦角甾醇生物合成,导致细胞膜损伤而死亡,它同样也能抑制植物体内赤霉素生物合成过程中的C-14位脱甲基酶 CytP450单加氧酶,使促进细胞伸长的赤霉素不能合成。用三唑酮拌种能预防多种小麦病害,这项技术曾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但用药量过大时会严重抑制小麦种子萌发出苗和麦苗生长,因而现在生产上一般不提倡使用三唑酮拌种,而改用立克秀(2%戊唑醇湿拌种剂)等药剂。
...[查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