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话题 >> 蓟马药有哪些 防治方法 使用时注意要点

蓟马药有哪些 防治方法 蓟马药使用时注意要点

时间:2020-05-27阅读量:7004
导语 蓟马全生育阶段分卵、若虫、成虫三个阶段,属不完全变态类型。但是近年来,蓟马危害严重,我们需要掌握蓟马的发生特点,以便于防治。下面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蓟马药有哪些,使用时注意要点及防治方法吧。

杀蓟马的药 蓟马对人体有害吗

蓟马是常见的虫害,对于作物的威胁很大,蓟马繁殖力强,危害时间长,很容易对农户们造成损失。今天我们来看杀蓟马的药是什么?蓟马对人体有害吗?

蓟马药有哪些:

40%乐果乳油与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混用,或50%辛硫磷乳油2000-3000倍液,20%速灭杀丁2000-3000倍液,25%增效喹磷硫等。或每667平方米用虱螨脲纯药3-4克,对水75~100千克喷雾,或选用生物农药乙基多素或多杀霉素防治,即每667平方米用60克/升乙基多素悬浮剂15-20毫升,或多杀霉素纯药2.0-2.5克加水喷雾,效果较好。

蓟马对人体有害吗?...[查看详细]

警惕!黄蓟马难防 药有哪些

四月份是黄蓟马爆发期,它是比较严重的一种虫害。随着气温日渐增高,蒸腾作用越来越旺盛,易出现不同程度的缺水现象。特提醒广大种植户:高温干旱易引发黄蓟马危害。黄蓟马的爆发期,一不留神,几天去看嫩叶就是爬满的黄蓟马,真是让果农深恶痛绝。那么它的危害有哪些呢?杀死黄蓟马的药是什么呢?今天火爆农资招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以下内容供广大农民朋友参考。

1、黄蓟马危害嫩叶发卷

2、嫩叶上满是黄蓟马

3、新芽汁被吸干 开始干枯

黄蓟马为什么难防?...[查看详细]

蓟马药有哪些 蓟马药使用的注意要点

蓟马的成长历程一年四季均有发生。春、夏、秋三季主要发生在露地,冬季主要在温室大棚中,危害茄子、黄瓜、芸豆、辣椒、西瓜等作物。发生高峰期在秋季或入冬的11~12月份,3~5月份则是第二个高峰期。蓟马给农户们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必须加强对该病的防治措施。那么,蓟马药有哪些呢?使用的注意要点是什么?下面就来介绍一下蓟马药使用的注意要点。

蓟马药有哪些

40%乐果乳油与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混用,或50%辛硫磷乳油2000-3000倍液,20%速灭杀丁2000-3000倍液,25%增效喹磷硫等。或每667平方米用虱螨脲纯药3-4克,对水75~100千克喷雾,或选用生物农药乙基多素或多杀霉素防治,即每667平方米用60克/升乙基多素悬浮剂15-20毫升,或多杀霉素纯药2.0-2.5克加水喷雾,效果较好。

蓟马药的使用方法

蓟马易产生抗药性,一种药连用两遍就会产生抗性。特别是内吸性如吡虫啉、啶虫咪、唏啶虫胺等。为了减少它的抗性,不同作用机制的药剂要交替使用或复配使用。施药的时间在早上或傍晚,要避免高温时施药,以防对作物产生药害。在喷雾防治时,应细致,地上地下同时进行,地上部分喷药重点部位是花器、叶被、嫩叶和幼芽等,地下部分可结合浇水冲施杀蓟马的农药以消灭地下的若虫和蛹。每5~7天喷1次药,连续喷3~4次,可有效地防治虫害的发生。...[查看详细]

飞虱、蓟马防治需注意

    飞虱、蓟马是玉米苗期两种重要虫害,近些年,飞虱、蓟马这两种虫害发生较为严重,据农牧局植保站测报人员田间调查发现,获嘉县小麦田、水稻秧苗、春玉米及杂草发现大量灰飞虱、蓟马成若虫,危害严重,在大辛庄乡调查小麦每平方米100-150头,部分严重地块每平方米近千头。今年春季由于气候原因,小麦蚜虫发生较轻,化学防治次数减少,导致飞虱、蓟马在田间及杂草上繁殖较快,积累了相当多的虫源基数,此类害虫除了吸食植物汁液造成危害外,将主要传播病毒病如玉米粗缩病、水稻条纹叶枯病、棉花疯顶病、瓜类、番茄花叶病毒病等,上述病害俗称植物癌症,一旦得病很难防治甚至造成大幅度减产。
    小麦收获后,飞虱、蓟马将在秋作物苗期集中为害,玉米、水稻、蔬菜、棉花等秋作物应加强预防,控制虫害预防病毒病的发生。
    农资网推荐防治药剂:可用吡虫啉或啶虫脒或吡蚜酮等药剂全田喷雾防治;如发现病害症状可加入杀病毒剂和营养剂,推荐配方:吡蚜酮+氟硅碘+芸薹素481。...[查看详细]

您留言,我回电!帮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产品!

提示:留言后企业会在24小时内与您联系!

  • *姓名:
  • *联系电话:
  • *留言内容:
  • *验证码:

温馨提醒:找产品,多留言,多咨询降低投资风险!为保障您的利益,建议先考察,再合作!

版权所有 WWW.3456.TV-火爆农资招商网 Copy Right©2009-2025 豫公网安备 4101970200204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100047
本站只起到信息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欺骗性产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