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农资新闻 >> 7月份玉米病害分析及预防措施

7月份玉米病害分析及预防措施

编辑:刘玉霞  发布时间:2015/7/23  浏览次数:2006  信息分类:种子招商

眼下,已进入7月下旬,在我国华北、东北和西北区域的玉米也进入快速生长期,大喇叭口、抽雄授粉、灌浆,逐渐走向成熟。而在这些关键时期,由于降雨量的增加,一些玉米病害也会乘机兴风作浪,影响玉米的生长,甚至造成减产。

玉米瘤黑粉病和丝黑穗病,虽然用杀菌剂处理种子可以有效预防这些病害。但是,春季干燥的天气,使潜伏在土壤里的这些病原菌处于休眠状态,种子上的杀菌剂也就对土壤中的病原菌基本没有影响。进入雨季,早就蓄势待发的这些病菌,借助雨水的飞溅蜂拥而上,把全力快速生长的玉米打的措手不及。因此,春季干旱夏季多雨的时候,瘤黑粉病和丝黑穗病更容易发生。

玉米褐斑病和纹枯病,叶片宽大的玉米植株,加上高密度种植,造成田间通风透光不好,高温多雨的7、8月份,也给褐斑病病原菌和纹枯病病原菌,提供了良好的侵染机会,当你看到植株中间位置的叶片上呈一条一条的横向分布的黄斑时,基本可以确定,那就是褐斑病。纹枯病病原菌更喜欢玉米植株上的叶鞘,上面的云纹状斑块,就是它的杰作。一般情况下,这两种病害不会造成玉米减产,只要防治及时更不成问题。

弯孢叶斑病和茎腐病(青枯病),一些品种很容易感染弯孢叶斑病,在叶片上形成一个个中间呈灰白色,好像是红蜘蛛为害过的小圆斑,一般情况下,弯孢叶斑病自身对玉米的危害也不太大,但可以大幅降低玉米的抗病能力,进而招引其它病菌的骚扰。比如,玉米授粉后灌浆期间,如果遇到持续阴雨天气,另一种病原菌就会悄悄地侵入到已届暮年,身虚体弱的玉米植株基部,雨后转晴温度快速回升的时候,已经没有吸水和传导能力的植株,因为不能及时补充叶片蒸腾散失的水分,而迅速凋枯,青枯病,就这样发生了。

至于玉米大斑病和小斑病,一个是喜欢凉爽湿润的环境,一个是喜欢高温高湿的天气。本来,我国之前的玉米品种对这两种流行性病害都有不错的抗病能力,所以,好长时间,这两种病害基本没有爆发过。但是,近些年,大面积种植的先玉335类品种,偏偏对大斑病的抗性不太好,高海拔、气候凉爽多雨的地区,玉米大斑病就成了令人头疼的问题。

以上这些病害,虽然病原菌不同,影响条件也不一样,但它们都是欺软怕硬的主。专门拣抗性不好的品种、生长虚弱的植株找事。

因此,防控这些病害的方法,就是选择抗性好的品种种植。正规种业公司生产销售的玉米种子包装上都有该品种对哪些病害抗性显著或不显著的说明。当然,中国企业好像有一个不成文的习惯,品种说明书内容中,抗性好的往往会被突出展示,对抗性不好的往往有点委婉,查阅说明的时候需要仔细品读。

现在的玉米已经进入中后生长期了,说品种选择,似乎不太靠谱。那就说说,现在该怎么办吧。

刚才说了,这些病原菌都是欺软怕硬的主。除了氮肥太多、种植密度太大等导致玉米徒长虚弱以外,玉米大喇叭口期,是一个很关键的时期。此时的玉米植株,一生中的叶片已经长了出来,很快就要抽雄开花授粉了。也是玉米对营养和环境敏感的时候,此时是玉米重要也是一个打药的时机。

玉米大喇叭口期是综合防控玉米以上病害的很关键的时期。

此时玉米病害预防的具体方法如下:

1、对于平原地区夏播玉米,主要有小斑病、弯孢叶斑病、褐斑病及茎腐病(青枯病),大喇叭口期喷洒多菌灵+苯醚甲环唑+磷酸二氢钾,重点喷玉米心和基部;

2、对于高海拔、冷凉地区春播玉米,丝黑穗病、瘤黑粉病、大斑病、纹枯病发生的几率更高一些。在玉米大喇叭口期。也喷多菌灵+苯醚甲环唑或腈菌唑+磷酸二氢钾;

3、考虑在大喇叭口期追施一次以氮为主的性肥料,促进玉米生长,提高抗病能力;

4、至于具体病害,还要看其发展的情况灵活应对。以上只是一种相对省事的方法,病害严重的时候,一次用药不一定能够有效控制住,还要采取更多措施。

火爆农资招商网官方微信

您留言,我回电!帮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产品!

提示:留言后企业会在24小时内与您联系!

  • *姓名:
  • *联系电话:
  • *留言内容:
  • *验证码:

温馨提醒:找产品,多留言,多咨询降低投资风险!为保障您的利益,建议先考察,再合作!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转载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立即册除。另: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火爆农资招商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版权所有 WWW.3456.TV-火爆农资招商网 Copy Right©2009-2024 豫公网安备 4101970200204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100047
本站只起到信息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欺骗性产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