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农资新闻 >> 农药有“三剂” ,施用时要注意

农药有“三剂” ,施用时要注意

编辑:小贺  发布时间:2016/9/3  浏览次数:1431  信息分类:农药网

随着农药市场的不断完善,各种各样的产品涌入,但是农友们在使用中忽略诸多技巧,出现药效降低现象,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常用的除草剂、杀虫剂,以及植物生长调节剂这“三剂”在使用中的注意事项,帮助大家更好的使用农药。

除草剂喷施如何不影响后茬作物?

一、要根据不同土壤特性、微生物种类、气候及灌溉条件,选用不同的除草剂。含氯磺隆成分的除草剂在土壤中主要通过水解作用降解,遇到大田为碱性土、用药当年降雨量少、土壤干旱等情况,它们在土壤中的残留期往往延长,后茬作物易受害;反之,酸性土、土壤湿润或灌水农田,则残留期缩短,后茬作物相对。

二、种植后茬作物前,应了解前茬施用过的除草剂是否对后茬作物有药害。如前茬施用过含氯磺隆、甲磺隆成分的除草剂如麦草宁、麦草灵等,则后茬不能种植玉米、大豆、棉花、花生等作物,也不能作秧田。

三、改善施用方法,减少土壤残留量。(1)用药量要准确,喷洒要均匀,不漏喷、不重喷;(2)使用时期要灵活。可在作物播前、苗前进行土壤处理,也可苗后喷雾;(3)合理施药。氯磺隆与24-D丁酯混用,可使氯磺隆用药量减少50%。普施特土壤处理可与氟乐灵、乙草胺、甲草胺、赛克津等混用。

杀虫剂效果越用越差是质量问题还是方法不对?

一种农作物杀虫药剂,开始使用时,杀虫效果往往很好,但随着用量不断增加和使用范围不断扩大,抗药性上升的案例不断出现。那么,怎么做才能提高农药杀虫剂效果呢?

适时用药害虫全生育期一般分为成虫、卵、蛹、幼虫四个时期,卵、蛹、老熟幼虫抗药力强。故要抓紧在幼虫三龄以前和若虫期,抗药力弱时施药,有利提高药效。

适度用药一是用药量不可过多也不可过少;二是药液浓度不可过高或过低。过高会引起人畜中毒,给农作物造成药害,过低杀虫效果差。

对症用药有的农药,虽具有胃毒、内吸、熏蒸等多种功能,可防治多种害虫,但对不同害虫,仍有药效快慢、高低不同,所以要对症用药。

喷施农药不要在高温的中午喷药,此时害虫多藏匿不活动,药液很快会干涸,杀虫效果差,且易引起人畜中毒和药害。要让药水顺茎杆流到下部和害虫身上,增强杀虫效力。此外,要注意轮换用药,以防害虫产生抗药性。

植物生长调节剂怎样用才对?

1、掌握正确的使用浓度、使用方法、使用部位等,就如瓠瓜而言,使用乙烯利可促进主蔓早开雌花,但使用时必须是4~6片真叶期,提早使用容易发生药害;茄果类蔬菜使用24-D很容易产生药害,防止方法是掌握使用浓度,并根据使用时植株的长势、温度等作适当调整。

2、先要试验,确定适合的使用浓度,再大面积推广。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效果与使用浓度密切相关,如果浓度过低,就不能产生应有的效果;浓度过高,会破坏植物正常的生理活动,甚至伤害植物。

长势旺的作物,使用延缓剂的浓度可以高一些,如徒长甚至抑制不住,也可增施1~2次。

长势一般的作物,施用延缓剂的浓度要低些,一次即可。

长势不良的作物,没有延缓生长的情况,可不必施用生长延缓剂。

3、注意使用时的气候条件。在干旱气候条件下施药的浓度应降低;反之,在雨水充足的季节里施药,应适当加大浓度。施药时间应掌握在上午10点、下午4点左右,在大风天气和即将降雨时不宜施药,施药后4小时遇雨要酌情补施半量或全量药液。

4、使用部位及方法要正确。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时,要根据施用目的和药效原理确定处理部位。如24-D防止落花、落果,就要把药剂涂在花朵上,抑制离层的形成,如果用24-D处理幼叶,就会造成伤害。

除草剂、杀虫剂以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在使用中一定要注意使用技巧和注意事项,以上的施肥技巧可以帮助大家更好的农药,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火爆农资招商网官方微信

您留言,我回电!帮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产品!

提示:留言后企业会在24小时内与您联系!

  • *姓名:
  • *联系电话:
  • *留言内容:
  • *验证码:

温馨提醒:找产品,多留言,多咨询降低投资风险!为保障您的利益,建议先考察,再合作!

【加入收藏】 文章标签:农药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转载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立即册除。另: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火爆农资招商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版权所有 WWW.3456.TV-火爆农资招商网 Copy Right©2009-2025 豫公网安备 4101970200204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100047
本站只起到信息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欺骗性产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