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农资新闻 >> 冬小麦生长周期是多长,冬小麦底肥施用比例是多少

冬小麦生长周期是多长,冬小麦底肥施用比例是多少

编辑:刘帅  发布时间:2016/10/7  浏览次数:14245  信息分类:种子招商

谈起小麦种植,现在北方多地区冬小麦播种工作已经完毕,做好冬小麦的田间管理工作,才能确保冬小麦的产量。为此,今天给大家说说冬小麦生长周期是多长,冬小麦亩产量是多少。

冬小麦生长周期是多长

冬小麦在9——11月播种,来年5月底6月初收获。生长期220——270天。

1、播种期:播种的日子。

2、出苗期:全田50%子粒片真叶露出胚芽鞘长出地面2厘米时,10月上中旬左右。

3、分蘖期:全田50%植株个分蘖伸出叶鞘1.5~2cm时,10月中下旬左右。

4、越冬期:日平均气温降到2℃左右,小麦植株基本停止生长的日期,11月底12月初。

5、返青期:第二年春天,随着气温的回升,小麦开始生长,50%植株年后新长出的叶片(多为冬春交接叶)伸出叶鞘1~2cm,且大田由暗绿变为青绿色时,2月下~3月上。

6、起身期(生物学拔节):麦苗由原来匍匐生长开始向上生长,年后叶伸长,叶鞘显著伸长,其伸长叶的叶耳与年前一片叶的叶耳距达1.5cm,基部节间微微伸长,三月中旬。

7、拔节期(农艺拔节):小麦的主茎节间离地面1.5~2cm,用手指捏小麦基部易碎发响,四月中上旬。

8、挑旗(孕穗期):植株旗叶(一片叶)完全伸出(叶耳可见),4月下旬。

9、抽穗:穗子顶端或一侧(不是指芒),由旗叶鞘伸出穗长度的一半时,4月下旬~5月上旬。

10、开花:全田有50%植株朵花开放,开花顺序中下→上部→下部,5月上、中旬。

11、灌浆:子粒外形已基本完成,长度达值的四分之三,厚度增长甚微,5月中旬开始灌浆。

12、成熟期:①蜡熟期:籽粒大小、颜色接近正常,内部呈蜡状,子粒含水22%,茎生叶基本变干,蜡熟末期子粒干重达值,是适宜的收获期。②完熟期:籽粒已具备品种正常大小和颜色,内部变硬,含水率降至20%以下。

冬小麦一生中要经过几个内部质变阶段才能完成其生长周期,产生种子。目前研究比较清楚的是春化阶段和光照阶段。

一、春化阶段

冬小麦在种子吸水萌动后或幼苗期,需要度过一段时间的低温,才能通过个体发育所需经历的内部变化,这种现象叫春化现象,完成春化的一段时间叫春化阶段。根据冬小麦通过春化阶段对温度要求的差异和时间的长短,把它们分为冬性、半冬性和春性三种类型,现分别介绍如下。

1、冬性:温度为0—3℃,天数为35天以上。

2、半冬性:温度为0-7℃,天数为15-35天。

3、春性:温度为0一12℃,天数为5一15天。

二、光照阶段

冬小麦幼苗通过春化阶段后,温度达4℃以上就开始进入光照阶段。在光照阶段要求以长日照为主的综合外界条件。根据冬小麦通过光照阶段对日照长短的要求和反应,也分为三种类型。

1、反应敏感型:要求光照每日在12小时以上,天数为30-40天。

2、反应中等型:要求光照每日在8一12小时,天数为24天左右。

3、反应迟钝型:要求光照每日在8小时以上,天数为16天左右。

冬小麦底肥施用比例

亩用尿素15公斤(也可用含氮17%的碳酸氢铵50公斤替代),磷酸二铵15公斤、氯化钾15公斤。建议施用正规品牌的复合肥料如:(N、P2O5、K2O配比:15-15-15,50KG或18-18-18,40KG或小麦专用配方肥50KG),配比科学,省工省时,吸收利用率高。在此基础上,注意生长期及时追施尿素和叶面肥。种植户若有微灌设备,也可将底肥中的钾肥少用1/2-2/3,春季结合追施氮肥施入。

以上文章详细介绍了冬小麦生长周期是多长,冬小麦底肥施用比例是多少。希望可以帮助到小麦种植户。在此建议农民用户,小麦播种后,镇压可以有效小麦苗齐、苗壮。

火爆农资招商网官方微信
火爆聚势新媒体,六重豪礼助落地!

您留言,我回电!帮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产品!

提示:留言后企业会在24小时内与您联系!

  • *姓名:
  • *联系电话:
  • *留言内容:
  • *验证码:

温馨提醒:找产品,多留言,多咨询降低投资风险!为保障您的利益,建议先考察,再合作!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转载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立即册除。另: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火爆农资招商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版权所有 WWW.3456.TV-火爆农资招商网 Copy Right©2009-2024 豫公网安备 4101970200204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100047
本站只起到信息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欺骗性产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