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农资新闻 >> 生菜软腐病危害症状及防治方法

生菜软腐病危害症状及防治方法

编辑:芳芳  发布时间:2016/10/8  浏览次数:3812  信息分类:农药招商

生菜软腐病是生菜生长过程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病害,生菜软腐病常年均有发生,特别在夏季,株发病率可达95%。生菜软腐病危害症状及防治方法有哪些?下面就着小编一起了解下吧!

生菜软腐病危害症状

生菜软腐病主要危害肉质茎和根茎部。肉质茎染病,发病初期产生水浸状斑,扩大后病斑呈不规则形,深绿色,后发展成褐色病斑,快速软化腐烂。根茎部染病,发病初期根茎基部呈浅褐色,扩大后病部软化腐烂,可深入内部叶片或结球内。

软腐病多发生在生长后期,其病原物为细菌,土壤中病残体、肥料、昆虫均可带菌。秋播生菜进入结球期和收获期时,茎叶外观无异常,病菌由伤口侵入,初秋高温时易发病。感染株白天萎蔫,傍晚恢复正常,严重时夜间萎蔫不能恢复。解剖观察可见茎髓部空洞化,发出恶臭,茎部腐烂死亡。

生菜软腐病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良种并用药剂处理种子

抗软腐病的生菜品种很多,长阳县种植的主要有丽秋、凯撒、绿翡翠、前卫75和绿秀等良种。若购买的生菜种子没有包衣,菜农可用种子质量0.4%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3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混合拌种后播种。

生菜种子小,>4℃开始发芽,发芽适温15~20℃,>30℃发芽受抑制。长阳县龙舟坪镇夏季高温多雨,平均气温30℃以上,7~8月极端高温35℃以上,因此,夏季高温季节播种前,需进行种子低温催芽处理,即先用冷水浸种子2h后用湿纱布包裹,放入5~10℃的冰箱内3~4天进行低温催芽,待60%以上的种子发芽后播种;或用赤霉素5μL/L溶液浸种6~7h催芽。

2、实行轮作和间套种

以有机质丰富、排灌方便的微酸性土壤为宜。种植生菜的田块前茬不是叶菜类,避免与同科茼蒿、菊苣连作,与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轮作或与黄瓜间套种有利于控制软腐病的发生。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进行水旱轮作。

3、搞好田间管理

①清洁田园

精细整地,翻耕晒土,用生石灰375~600kg/hm2对土壤消毒。前期保持土壤湿润,有条件的地方用稀释好的沼液、沼渣浇灌,垄作深沟栽培。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忌大水漫灌。后期少浇水,清理下部老叶、黄叶,增加通风透光。

②合理施肥

使用配方肥、有机肥和酵素菌沤制的堆肥,底肥适当增施磷、钾肥,避免偏施氮肥。

③培育壮苗

667m2用种量20~30g,行株距20~25cm。当苗高3~5cm时,用500倍的磷酸二氢钾液追肥1次或叶面喷施过滤好的沼液,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喷施1~2次;菜苗6~8叶时浇水切坨,带土移栽。

4、化学防治

生菜生长期间,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等害虫多,造成植株伤口多时软腐病发病严重。在甜菜夜蛾、斜纹夜蛾幼虫3龄以前,用40.7%毒死蜱乳油2000倍液喷雾防治,中后期利用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的趋光性,在田间用黑光灯诱杀成虫或用糖醋液(糖6份、醋3份、白酒1份、水10份、90%敌百虫可湿性粉剂1份拌匀)诱杀,降低虫口密度,避免虫伤株以控制软腐病发生。

从生菜包心期开始加大菜地巡查,一旦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并带出菜园销毁,同时,封锁发病中心,施药控病,可选用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1000倍、72%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喷雾、47%加瑞农(春雷。王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可杀得(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结合新高脂膜粉剂500倍液,7~10天防治1次,连续用药1~2次,病害严重时多可防治3次。注意采收前5~10天停止用药。

以上就是生菜软腐病危害症状及防治方法的相关知识,菜农朋友们,您学会了吗?想要了解更多有关生菜种植信息,请关注火爆农资招商网!

火爆农资招商网官方微信
火爆聚势新媒体,六重豪礼助落地!

您留言,我回电!帮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产品!

提示:留言后企业会在24小时内与您联系!

  • *姓名:
  • *联系电话:
  • *留言内容:
  • *验证码:

温馨提醒:找产品,多留言,多咨询降低投资风险!为保障您的利益,建议先考察,再合作!

【加入收藏】 文章标签:生菜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转载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立即册除。另: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火爆农资招商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版权所有 WWW.3456.TV-火爆农资招商网 Copy Right©2009-2024 豫公网安备 4101970200204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100047
本站只起到信息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欺骗性产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