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农资新闻 >> 辣椒缺镁症状,怎样防治辣椒缺镁

辣椒缺镁症状,怎样防治辣椒缺镁

编辑:小冲  发布时间:2017/3/21  浏览次数:7760  信息分类:化肥招商

辣椒缺镁既是辣椒缺素,辣椒缺素就要补充所需元素,在补充之前要了解为什么缺素,是什么引起的辣椒缺素,根据发病的不同症状,不同条件进行辣椒镁元素的补充!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就是辣椒缺镁的症状表现及防治。

辣椒缺镁常始于结果期,叶片沿主脉两侧黄化,逐渐扩展到全叶,唯主脉、侧脉仍保持清晰的绿色。甜椒缺镁常始于叶尖,逐渐向叶脉两侧叶肉部分扩展。一株辣椒上所结的果实越多缺镁现象越严重。一旦缺镁,光合作用下降,果实小,产量低。辣椒缺镁症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情况造成辣椒减产减量,那么如何防治辣椒缺镁症呢?

辣椒缺镁症的症状:

一般是从下部叶开始发生,在果实膨大盛期靠果实近的叶片先发生。一开始是叶片灰绿,叶脉间淡黄化到变成黄色。黄化先是从叶中部开始,以后慢慢扩展到整个叶片,但有时叶缘仍为绿色。一株辣椒上所结的果实越多缺镁现象越严重。植株矮小,坐果率低。一旦缺镁,光合作用下降,产量低。

辣椒缺镁病因:

1、土壤供镁不足

土壤供镁不足是造成蔬菜缺镁的主要原因。中国东南部温暖多雨,淋溶比较强烈,一般为缺镁症易发区域。

影响土壤有效镁高低的因素主要有:

①土壤的风化程度,不同土壤由于成土母质和风化程度不同,其含镁量不同,红壤风化程度高,矿物分解比较,一般含镁很少。紫色土风化程度低,含镁高。一般我国江南一带的红壤土蔬菜基地容易缺镁。

②土壤质地,砂性强的土壤中的镁容易淋洗,土壤中有效镁含量低,往往不能满足蔬菜生长的需要。质地较粗的缺镁土壤主要分布在河谷、丘陵地区。

③土壤酸碱性,土壤有效镁随土壤酸性增加而降低,因为酸性较强的土壤有效镁容易淋失。

2、气候条件

气候条件对缺镁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多雨,二是干旱和强光。多雨导致镁的流失,这种影响是大区域性的,如南方缺镁土壤分布多。干旱、强光诱发缺镁是一种小区域影响,例如处于畦边田角充分暴露于阳光下的蔬菜比处于内行互相荫蔽的有多发、重发倾向。干旱减少了蔬菜对镁的吸收。夏季强光会加重缺镁症,可能是强光破坏了叶绿素,加速叶片褪绿。

3、施肥不当

当蔬菜过量施用钾肥和铵态氮肥时会诱发缺镁,因为过量的钾、铵离子破坏了养分平衡,抑制了植株对镁的吸收。蔬菜普遍偏施氮肥,也是目前蔬菜缺镁的原因之一。

辣椒缺镁防治措施:

及时灌溉保持土壤湿润,减轻土壤盐分浓度高对镁吸收的影响;施用硫酸镁等镁肥每亩用量约10~20公斤。对一些酸性土壤用镁石灰,每亩用量约50~100公斤;控制氮、钾肥用量。对供镁能力差的土壤,要防止过量的氮肥和钾肥对镁吸收的影响。采用少量多次施肥方式。用1%~2%硫酸镁溶液,在症状激化前喷洒,每隔5~7天喷1次,共喷3~5次。

施用镁肥:

对于土壤供镁不足造成的缺镁可施镁肥补充,一般用硫酸镁等肥,每667平方米用量约2~4千克(按有效镁计)。对一些酸性土壤用镁石灰(白云石烧制的石灰)50~100千克,既供给镁,又可改良土壤酸性。许多化肥如钙镁磷肥都含有较高的镁,可根据当地的土壤条件和施肥状况因地制宜加以选择。据一些资料报道,磷肥和镁肥配合施用有助于镁的吸收。

对于根系吸收障碍而引起的缺镁,应采用叶面补镁来矫治。一般可用1%~2%硫酸镁溶液,在症状激化之前喷洒,每隔5~7天喷1次,连喷3~5次。也可喷施硝酸镁。

控制氮、钾肥的用量:

对供镁能力差的土壤,要防止过量的氮肥和钾肥对镁吸收的影响。尤其是大棚蔬菜往往施肥过多,又无雨水的淋洗作用,导致根层养分积累,抑制了镁的吸收。因此,大棚内施氮、钾肥,采用少量多次的施用方式。

辣椒缺镁症的区别和防治方法就介绍到这里,农户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判断辣椒缺镁症是什么引起的,并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防治,降低病害对辣椒产量的影响。

火爆农资招商网官方微信

您留言,我回电!帮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产品!

提示:留言后企业会在24小时内与您联系!

  • *姓名:
  • *联系电话:
  • *留言内容:
  • *验证码:

温馨提醒:找产品,多留言,多咨询降低投资风险!为保障您的利益,建议先考察,再合作!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转载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立即册除。另: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火爆农资招商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版权所有 WWW.3456.TV-火爆农资招商网 Copy Right©2009-2024 豫公网安备 4101970200204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100047
本站只起到信息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欺骗性产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