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丝黑穗病是玉米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由于一些玉米品种的抗病性不强或致病菌的变异以及连续重茬栽培等原因,造成玉米丝黑穗病发生,而且个别年份,个别地块发生较重,病株率达30%,严重影响玉米产量。
玉米丝黑穗病的症状
玉米丝黑穗病的典型病症是雄性花器变形,雄花基部膨大,内为一包黑粉,不能形成雄穗。雌穗受害果穗变短,基部粗大,除苞叶外,整个果穗为一包黑粉和散乱的丝状物,严重影响玉米产量。
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原因
丝黑穗病原菌可存活多年,一般通过土壤、粪肥和种子进行侵染和传播,1年侵染1次,发病轻重主要由土壤中菌量、品种抗性和环境条件决定。
1、玉米多年连作
在玉米的主生产地,栽培面积大且非常集中,无法倒茬轮作,有的地块连续多年乃至十几年种植玉米,导致土壤中菌源大量积累。由于土壤中菌种的数量已经超过接种鉴定时的菌种数量,一些抗丝黑穗病的玉米品种在田间也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病感。
2、品种选育不当
在田间菌源富集的情况下,如果品种具有良好的抗病性,丝黑穗病一般也不会暴发。但也正是因为多年病害发生较轻,人们忽视了玉米丝黑穗病暴发的危险性,使得一些感病品种推广面积逐渐扩大,并在丝黑穗病发生区域种植,为病害发生埋下了隐患。
3、气候因素
常常发生春旱地区的农民习惯抢墒早播,播后若遇阶段性低温则会延长种子萌发后在土壤中的滞留时间,进而提高病原菌的侵染概率。另外,玉米丝黑穗病以散落在土壤中的冬孢子越冬,冬季若出现暖冬现象,病原菌的越冬基数就会增高,从而增加了翌年种植玉米的感病概率。
4、药剂使用不当
正确选用种衣剂能够有效地降低玉米丝黑穗病的为害,防效一般可达80%以上。但由于目前玉米种衣剂种类繁杂,大多数不含有对丝黑穗病具有防治作用的杀菌剂成分,而农民在选择时往往只注重价格而盲目购买。同时,由于缺乏相关的科学知识,不正确地使用种衣剂也会导致防治效果不佳。
5、栽培管理不到位
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发病田中病株未能及时拔除并运至田外销毁等都会造成病原菌的大量积累。此外,种子质量不好、生活力低以及播种过深都会延长出苗时间,从而增加侵染机会。
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措施
对丝黑穗病的防治主要采取以种植抗病品种为中心、农业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防治措施。
1、推广抗丝黑穗病的玉米品种
不同的玉米品种对丝黑穗病的抗性也存在显着的差异,种植抗病品种是长期控制丝黑穗病的经济有效的方法,即使在病害严重发生年份,具有稳定抗性的品种的发病率一般也低于10%。因此,要严格控制感病品种在生产上的应用,对于丝黑穗病抗性较差但其他特性突出的品种必须严格限定推广区域,明确划定非推广地区。
2、应用药剂防治
目前,可采对玉米丝黑穗病具有防治效果的种衣剂或杀菌剂进行拌种防治。市场上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的种衣剂主要含有戊唑醇、苯醚甲环唑、烯唑醇、三唑醇、三唑酮等成分,但是以含戊唑醇的种衣剂的防治效果、性,可以将其作为防治丝黑穗病的杀菌剂拌种防治。
3、及时清理田间病株
根据玉米丝黑穗病苗期的典型症状,结合田间除草,定期、定时地铲除病菌。特别是玉米抽雄后出现典型症状时,为防止病菌扩散,应尽可能减少土壤中的病菌残留。
4、进行轮作倒茬
有条件的地区可将玉米与大豆、薯类等作物进行轮作,以减少土壤中病菌数量,从而降低发病概率。重病田要实行多年轮作。
5、建立无菌种子田
种子带菌是丝黑穗病远距离传播、为害范围不断扩大的重要因素,建立无病繁殖种基地可切断种子的传播途径。
6、施用腐熟有机肥
农家常用病株喂食牲畜,而病原菌通过家畜的消化道后仍不能被完全杀死,因而,要施用腐熟的有机肥,从而减少病菌通过粪肥传播的概率。
以上是玉米丝黑穗病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玉米丝黑穗病是玉米发芽期侵入的系统侵染性病害,一经感病,首先破坏雌穗,发病率等于损失率,给玉米生产造成很大损失,严重威胁着玉米的生产。希望以上信息能给大家带来帮助!关注微信号huobao3456tv,学习更多植保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