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农资新闻 >> 水稻灌浆期什么时候 怎样管理

水稻灌浆期什么时候 怎样管理

编辑:小冲  发布时间:2017/8/8  浏览次数:6178  信息分类:农资招商

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我国水稻播种面占全国粮食作物的1/4,水稻在我国历史悠久,为重要粮食作物;除食用颖果外,可制淀粉、酿酒、制醋,米糠可制糖、榨油、提取糠醛,供工业及医药用;稻秆为良好饲料及造纸原料和编织材料,谷芽和稻根可供药用。如今世界上近一半人口,包括几乎整个东亚和东南亚的人口,都以稻米为食。对于水稻的需求也大大增加,怎样增加水稻产量,防治水稻病虫害很关键。

水稻灌浆期是决定产量的关键时期,田间管理应以养根保叶、防止早衰、提高光合效率、促进灌浆、提高结实率和粒重为目标。

水稻灌浆期是指从扬花结束颖壳闭合开始到籽粒成熟的一段时间。从生物学角度看,此时是受精卵发育形成胚、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的过程。从生产角度看,此时是终形成产量的时期,生产上此时要有充足的光合面积和通畅的物质运输渠道。灌浆期的长短和品种、气温有紧密关系。一般南方早稻,齐穗到收获,大约30天,而灌浆时间为10-15天左右。杂交中晚籼,相对而言要长些,这个穗子灌浆结束在齐穗后25-35天。而北方的粳稻,灌浆期甚至超过40天。

一、补施粒肥看苗、看田、看天施用粒肥。叶色偏黄、剑叶短小的应补施,叶色浓绿、剑叶肥大的不施;瘦田补施,肥田不施,晴天多的补施,阴雨天多的不施。一般在破口期每亩施尿素2~3公斤为宜。灌浆中后期如叶片出现脱肥现象,及时采用叶面喷肥,每亩150克尿素和100克磷酸二氢钾兑水50千克喷雾,促使叶片迅速转绿增强光合效率,对提高千粒重有明显效果。

二、合理灌溉灌浆结实期合理灌溉,可以养根保叶、减少空粒和秕粒。抽穗扬花期田间要保持一定水层。灌浆期以湿润为主,干干湿湿间隙灌溉,即上水后自然落干1~2天再灌水,以保持根系活力。透水性好的沙壤土常因缺水而早衰,不宜采用此法,应保持薄水层。扬花期遇高温或结实期遇低温,要及早灌深水调节温度,以减少空粒和秕粒。收割前不宜过早断水,早稻在收割前4~5天断水,中晚稻在收割前6~7天断水。

三、抓好“四防”

1、防治病虫害:这一时期主要病虫有稻瘟病、白叶枯病、稻曲病、纹枯病、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应将总茎蘖数偏多、长势旺盛的田块作为防治重点,抓住水稻破口关键时期进行防治。稻瘟病:防治穗颈稻瘟亩用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25克,兑水50~60公斤常规喷雾;稻曲病:亩用5%井岗霉素300~350毫升兑水50公斤喷雾;白叶枯病:在白叶枯病发病区亩用20%叶枯宁75-100克兑水50公斤喷雾;螟虫亩用5%锐劲特60毫升兑水50公斤均匀喷雾,稻飞虱每亩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60克或稻虱净40克兑水50公斤均匀喷雾。

2、防倒伏:水稻倒伏主要发生在结实期,除加强肥水管理,防治病虫害外,还可对旺长田块多次喷施3%过磷酸钙浸出液,在即将齐穗时用40%玉米健壮素40毫升加水40公斤喷施,抑制穗下间节伸长,增强抗倒能力。

3、防贪青:对生长过嫩、叶片肥大、剑叶下披的田块在乳熟期喷施500毫克/公斤乙烯利促进老熟。

4、防早衰:除增施粒肥,加强水浆管理外,还可叶面喷施2%尿素和0.3%磷酸二氢钾液,后期喷施粉锈宁和绿叶先锋混合液,可明显保叶防衰。

四、杂草管理,由于草龄大,人工拔除难度大,可用镰刀从杂草生长点处割掉,再长出来的草今年就不会成籽了。本田杂草的同时也要沟渠、地边空地等处的杂草,防止草籽下年灌水流入田中。杂草一定要在草籽成熟前完成,对于漏掉的稻稗等经成籽了,一定要把籽粒部分割掉带出田间深埋。

上文是小编整理的灌浆期注意事项,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能为大家水稻的增产增收贡献一份力量。关注火爆农资招商网微信公众号(huobao3456tv)了解更多行业资讯!

火爆农资招商网官方微信
火爆聚势新媒体,六重豪礼助落地!

您留言,我回电!帮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产品!

提示:留言后企业会在24小时内与您联系!

  • *姓名:
  • *联系电话:
  • *留言内容:
  • *验证码:

温馨提醒:找产品,多留言,多咨询降低投资风险!为保障您的利益,建议先考察,再合作!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转载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立即册除。另: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火爆农资招商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版权所有 WWW.3456.TV-火爆农资招商网 Copy Right©2009-2024 豫公网安备 4101970200204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100047
本站只起到信息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欺骗性产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