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水稻主产区处于产量形成关键期,其中华南、江南中稻和西南北部、东北单季稻处于孕穗至抽穗期,华南、江南晚稻和长江中下游、江淮单季稻处于返青至分蘖拔节期。
截至8月12日,水稻重大病虫害累计发生面积5.83亿亩次,其中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和稻瘟病累计发生面积分别为1.61亿亩次、1.20亿亩次、2062万亩次,经各地大力监测防控,前期发生形势较为平稳;但近期长江中下游、东部和南部沿海稻区“两迁”害虫灯下虫量迅速攀升,西南、江南和长江中游田间虫口密度偏高,稻瘟病、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等病害在局地仍处于感病关键期,中晚稻重大病虫害发生形势依然严峻。
一、发生动态
(一)稻飞虱
7月下旬至8月上旬中期,受早稻主产区陆续收割、中东部稻区降雨偏多以及台风“烟花”“查帕卡”“卢碧”北上等因素影响,稻飞虱在长江中下游、东部和南部沿海地区出现明显灯下虫峰。据全国水稻病虫监测区域站239个站点监测,此期间南方稻区稻飞虱灯下累计诱虫量16.6万头,单灯单日平均诱虫量43.5头,褐飞虱占比为39.3%、同比增加6.8%。7月底至8月初,各省单点平均周累计诱虫量,长江中下游一般为400—500头,环比增加1.5—6.2倍,福建、浙江达1300头,环比分别增加6.2倍、51.4倍;其中,浙江鄞州(7月30日)、福建惠安(7月31日)单日诱虫量高达1.4万头。8月上旬后期,灯下虫量明显回落,各省单点平均周累计诱虫量一般为50—400头,但华南沿海稻区仍有灯下虫峰,其中福建仙游、同安和广东潮州出现单灯单日万头以上虫峰,仙游(8月5日)达5.9万头。
经及时防控,稻飞虱田间虫量得到有效控制。当前,西南、江南、长江中游稻区平均百丛虫量一般为300—900头,与上年持平;但滇西芒市、川东北梓潼、渝东北巫溪、湘西麻阳、鄂北宜城局部田块百丛虫量达3—10万头,超大发生指标,部分漏防田块已“穿顶”。
(二)稻纵卷叶螟
7月下旬至8月上旬中期,稻纵卷叶螟在江南和长江下游多地出现明显迁入峰。据全国水稻病虫监测区域站239个站点监测,此期间南方稻区稻纵卷叶螟灯下累计诱蛾量7.1万头,单灯单日平均诱蛾量18.5头。7月底至8月初,各省单点平均周累计诱虫量环比增加1.5—2.5倍,浙江、上海、江苏分别为610头、206头、500头,环比增加6.7倍、4.9倍、16.6倍,其中,湖南沅江、浙江余杭、江苏宜兴达4000—5000头。8月上旬后期,江南和长江下游灯下虫量有所回落,江南为200—250头,长江下游为350—450头,但华南各省平均增加1.1—3.8倍,其中,浙江安吉、江苏宜兴、湖南道县出现单日300—500头蛾峰。
当前,江南、长江中下游等南方主产稻区稻纵卷叶螟正处于发生盛期,其中湖南和江苏当前发生面积4141万亩,全国占比63.7%。经及时防控,田间发生程度得到有效控制,湖南、广东、上海平均亩幼虫量为3000—8000头,其余一般为1000头以下。
(三)流行性病害
稻瘟病目前总体偏轻发生,累计发生面积2062万亩。经防治,田间病叶率西南地区为3%—7%,病穗率为1%—4%,其余地区病叶率一般为3%以下,病穗率1.5%以下。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目前偏轻至轻发生,累计发生面积31万亩,但广西局地介体带毒率偏高、田间已见集中发病。经检测,7月下旬广西浦北、宜州白背飞虱带毒率为5%、2%,为2012年以来。据7月底8月初专家调查,广西南宁、桂林等地有5000亩左右田块发病率为1%—3%,500亩田块发病率为5%,处于抽穗扬花期的早稻发病率一般在5%—20%之间,严重田块达到35%。
二、下阶段发生趋势
据国家气象中心预测,8月中下旬,我国水稻主产区大部气温接近常年同期到偏高,东北中南部、华北大部、江淮等地降水偏多,未来10天西南地区东部、长江中下游、江南稻区有持续性强降水,8月下旬可能有1—2个台风生成并有北上,气象条件有利于水稻“两迁”害虫北上迁移和辗转为害以及稻瘟病和细菌性病害的扩散流行。预计下阶段,稻飞虱在长江中下游、江南稻区偏重发生,南方其他稻区中等发生;稻纵卷叶螟总体中等发生,江南西部、长江中下游沿江沿湖稻区偏重发生;稻瘟病总体中等发生,但东北、长江下游稻区要提防穗颈瘟、枝梗瘟的流行危害;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在两广地区有偏重流行风险,迟播中稻和晚稻产区要加强分蘖拔节前病毒病的监测,谨防产量损失;此外,台风登陆波及区域,要密切关注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等病害的发展形势,做好应急防控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