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农资新闻 >> 【热议】拾起撂荒地——甘肃省撂荒地专项整治探析

【热议】拾起撂荒地——甘肃省撂荒地专项整治探析

编辑:宇博  发布时间:2022/3/25  浏览次数:590  信息分类:农资招商

开展撂荒地专项整治工作是贯彻落实政府部署要求,确保全省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重要举措。

甘肃省高度重视,强力推进。2021年3月下旬,省农业农村厅联合省自然资源厅、省林业和草原局成立了全省撂荒地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省撂荒办),拉开了“拾起撂荒地”的大幕。

边摸排,边整治。截至去年12月底,全省共摸排撂荒地面积为206.52万亩,已整治撂荒地198.65万亩,占摸底排查总数的96.19%。

盘活农村闲置土地资源仍在继续。今年开春以来,各地查遗补缺,誓将“拾起撂荒地”进行到底。

闲置耕地被“唤醒”

这个春天,为全面清理长期闲置、撂荒的土地,麦积区花牛镇各村迅速入户,深入田间地块,全面开展撂荒地调查摸底统计工作,形成村组农户撂荒地花名册和统计台账。动员复耕困难、缺乏劳动力的群众委托村集体代耕代种,或将土地流转给种植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有效推进撂荒土地复耕。

花牛镇师白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负责人师爱军介绍:“去年我们根据国家整治撂荒地的政策,通过村两委和合作社与村民签订托管协议。今年将摸排出的300亩撂荒地全面复耕。”

去年花牛镇累计整合撂荒地共计532亩。今年,已排查了8个行政村的418亩撂荒地,并逐村整治复耕,4月上旬将全面复种。

“能种一季种一季、能种一年种一年”。在撂荒地专项整治中,我省各地加强对粮食生产功能区监管,健全完善管护机制,严禁耕地撂荒。

省撂荒办副主任陈永华告诉记者,2021年,全省14个市州和兰州新区共摸排撂荒地面积为206.52万亩,占全省耕地承包确权面积的3.16%,涉及承包农户44.52万户。这些野草覆盖了几年的土地,被整治成了平整松软的农田,荒地重获“新生”。

而随着这个春季的到来,更多的撂荒地正在焕发出它们该有的活力。

今年春耕开始前,全省各地再次进行全面核实排查,让撂荒地“底子清、情况明、数据准”。

经过排查,秦安县五营镇北山大湾梁又“多”出了600亩地。这几日,大型旋耕机正在进行翻土开荒,部分土地已经基本达到复耕条件,村民们挥舞着锄头平整土地、铺地膜……

“这600余亩地都撂荒多年了。现在全部复垦出来,种玉米大豆等农作物,肯定能大丰收。”杨湾村村民邵小兵满眼期待地说。

借鉴去年的经验,五营镇今年对撂荒耕地摸数据、建台账、跟踪迹,整治一块、销号一块、耕种一块。

沉睡的撂荒地,在这个春季被一一激活。

“依穴施针”找出路

省撂荒办调查发现,我省撂荒地除部分属于一年内季节性撂荒以外,被“搁置”的时间主要集中在两年以上,占比达到55.28%。

撂荒地之所以撂荒,首先因为没法种。

“我省70%以上的耕地为山旱地,干旱缺水和耕作条件差的问题比较突出。据撂荒地整治调度数据显示,全省因耕作条件差撂荒耕地92.25万亩,占比44.67%;缺水撂荒耕地27.6万亩,占比13.36%。另外,中东南部一些山旱地无田间道路,农业机械无法进地作业,也是造成耕地撂荒的原因之一。”陈永华说。

为此,我省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整治撂荒地关键举措。据统计,在全省已整治的撂荒地中,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整治面积为27.2万亩,占13.17%。

安定区、会宁县把撂荒地整治与高标准梯田建设、小流域综合治理、马铃薯基地建设紧密结合,将地力贫瘠、生产路不通、基础条件较差的撂荒耕地纳入高标准梯田建设,整流域、整山系推进,将原来的“皮条田”变成了“大块田”,部分“大块田”宽田面达到30米,大面积达到20亩以上,全部建成高标准梯田,用于马铃薯标准化种植,取得了明显成效。

种地不划算、没人种,也导致一些地方出现耕地撂荒现象。

去年以来,我省各地采取宣传发动、组织引导、政策激励等多种措施,大限度的调动农户积极性,大力开展撂荒地复耕复种和开发利用。据统计,去年全省撂荒地专项整治中,自种和亲友代种面积达90.27万亩,占43.71%。

把“死地”变活的土地流转,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问题。

在永登县坪城乡满塘村,由于外出务工人员较多,撂荒耕地6000余亩。2021年,村民将5000余亩土地流转给永登新田歌农机专业合作社,与山西汾酒厂签订了订单种植和农产品保销合同,建立酿酒原料种植基地,全面推行“耕种收防”等生产环节全程机械化,实现标准化、机械化、标准化种植。

“让耕地流动起来”,既规避农业生产风险,又促进了撂荒地统筹利用。

据统计,去年全省撂荒地专项整治中,土地流转面积达56.76万亩,占27.48%。同时,全省各地大力开展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农机(种植)合作社开展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提供代耕代种、统防统治、统种统储等全程式、菜单式服务,为外出务工和无力耕种农户提供全程托管服务,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促进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

陈永华说,我省力争到今年10月底全面完成撂荒地整治任务,并逐步建立撂荒地动态监测和管理长效机制。

多年“眠地”变“粮田”

撂荒的土地再次被复耕,使农村撂荒土地充分利用,为稳定我省粮食播种面积,防止耕地“非粮化”起到了积极作用。

这几日,秦州区汪阳鸿利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对流转的大片撂荒地进行了初次翻耕,达到复耕条件的准备种植玉米。

“今年,我们督促农户对撂荒地自行复耕,对因劳力不足等没条件复垦的土地,引导种粮大户、合作社流转集中整治,确保汪川镇撂荒地得到全面整治,粮食面积得到稳定增长。”汪川镇武装部部长王珂说。

在今年的撂荒地排摸中,汪川镇柏母村排摸出600余亩无人耕种的撂荒地。通过协商,合作社将这600余亩撂荒地一次性流转,在复耕结束后,将会按照秦州区撂荒地整治补贴标准发放补贴。种植粮食作物在300亩以上的,每亩补贴200元;300亩以下到100亩的,每亩补贴150元,撂荒地整治顺利开展。

“合作社通过整治撂荒地种植玉米后,撂荒地配套的补贴会及时打到合作社账户,合作社的种粮效益,从而促进我镇的粮食发展。”王珂介绍。

财政的“杠杆”,不仅“苏醒”了摞荒地,还“助攻”了粮食。

陈永华告诉记者,为了让“眠地”变“粮田”,我省各地农业部门积极协同财政部门提高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的针对性和导向性,对撂荒地一律不予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对连续撂荒2年以上的承包耕地,由村组集体责令承包方及时复耕或引导流转复耕;对既不自己复耕,又不愿流转复耕的承包农户,由村组集体收回重新发包。

环县等地把耕地地力保护补贴与撂荒地整治挂钩,对撂荒的暂停发放补贴,待复耕复种后重新纳入补贴范围。

武山县对撂荒地复耕种植粮食作物的按每亩20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对撂荒地种植蔬菜、中药材、马铃薯的,按每亩300-50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促进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宜粮则粮,应种尽种。

“基本农田必须种植粮食作物,一般耕地粮食作物、油料、蔬菜和饲草种植,高标准农田必须种植粮食作物。”陈永华说,这是撂荒地统筹利用的“优先顺序”。

(来源:新甘肃)

火爆农资招商网官方微信
火爆聚势新媒体,六重豪礼助落地!

您留言,我回电!帮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产品!

提示:留言后企业会在24小时内与您联系!

  • *姓名:
  • *联系电话:
  • *留言内容:
  • *验证码:

温馨提醒:找产品,多留言,多咨询降低投资风险!为保障您的利益,建议先考察,再合作!

【加入收藏】 文章标签:荒地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转载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立即册除。另: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火爆农资招商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版权所有 WWW.3456.TV-火爆农资招商网 Copy Right©2009-2024 豫公网安备 4101970200204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100047
本站只起到信息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欺骗性产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