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丝黑穗病是玉米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由于一些玉米品种的抗病性不强或致病菌的变异以及连续重茬栽培等原因,造成玉米丝黑穗病发生,而且个别年份,个别地块发生较重,病株率达30%,严重影响玉米产量!
玉米丝黑穗病的表现症状
(1)矮化型:主要是节间短,植株矮小,上粗下细,如笋状,向一侧弯曲,叶片带有黄白条斑,抽出的雌雄穗为黑穗。
(2)矮化丛生型:病株明显矮化,节间缩短,叶片丛生,整个植株粗短繁茂。果穗较多,一般每个腋芽都能长出黑穗。
(3)多分蘖型:病株分蘖较多,每个分蘖茎上均形成黑粉,且大部分顶生。
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病规律
病菌以冬孢子散落于土壤中、混入畜牲粪便或附着于种子表面等形式越冬,成为来年的初侵染源。该病发生以土壤传播为主,冬孢子一般可存活3年左右。用病株残体或带菌的土沤肥或用代菌的病株喂养牲畜,均会造成粪便带菌,施用粪便后,引起玉米发病概率会大大增加。种子表面带菌量不多,但仍是病害远距离传播的重要途径。
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措施
(一)选用优良抗病品种
选用抗病品种是解决该病的根本性措施。一般双亲抗病,杂种一代也抗病,双亲感病,杂种一代也感病。
(二)播前种子处理
玉米丝黑穗病的传染途径是种子、土壤、粪肥带菌。所以,药剂防治必须选择内吸性强、残效期长的农药,效果才比较好。三唑类杀菌剂拌种防治玉米丝黑穗病效果较好,大面积防效可稳定在60%~70%。
(三)拨除病株
玉米丝黑穗病主要危害雌、雄穗,但苗期已表现病状,可结合间苗、定苗及中耕除草等予以拨除病苗、可疑苗,拨节至抽穗期病菌黑粉末散落前拨除病株,抽雄后继续拨除,扫残。拨除的病株要深埋、烧毁,不要在田间随意丢放。
(四)加强耕作栽培措施
1合理轮作与高粱、谷子、大豆、甘薯等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
2调整播期以及提高播种质量,播期适宜并且播种深浅一致,覆土厚薄适宜。
3禁止用带病秸秆等喂牲畜和作积肥。肥料要充分腐熟后再施用,减少土壤病菌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