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乐县民联镇昌芳种植养殖合作社法定代表人李昌芳在2019年取得农村实用人才副高级职称后,利用职称资格开班授课,免费为群众传授养殖技术,就近开展技术服务,带领大家共同致富。目前,甘肃省已有2万余名像李昌芳这样的“新农人”获得职称,成为全省乡村振兴的“领头雁”。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近年来,甘肃鼓励农民把“论文”写在田间地头,形成了一批乡村人才队伍。根据相关文件,甘肃省对农村生产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动植物病虫防控防疫、农副产品加工、农业机械化、农业经营管理、农村能源、农业环境保护、农产品质量检测等方面的农村实用技术人才,按照相应条件分别评定为高级、中级、初级三个层级职称。各市州则结合本地实际,针对生产型、经营型、技能型、服务型等不同人才特点,为“农把式”“土专家”“田秀才”“乡创客”量身制定符合区域特点、产业特色和发展特征的评审标准,推动形成了一批有技术、有专长、有业绩、有认证的乡村人才队伍。
考虑农民对职称政策不熟悉、评审材料不会报、答辩程序不了解等实际情况,各地人社部门上门宣传、一对一服务,打通职称评审服务;对农村实用文化人才答辩采取线上视频交流、实践操作、技艺表演、业绩展示、模拟讲课等方式进行;将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答辩现场设在果蔬大棚、农作物种植基地,让评委走进菜地、果园、田间地头、牛棚羊圈考评,千方百计鼓励和方便农民申报职称。
同时,全省各地积极探索奖补政策,张掖市率先对取得高级职称的农村实用人才每人一次性奖补1000元至2000元,在各类评优评先、试验推广、农民培训、项目资金支持、学习进修、农技员招聘、信贷税收等方面给予优先权利和优惠政策,目前已对86名取得高级职称的人才发放奖补资金8.7万元,多名农村工匠、技能人才在创新创业过程中享受了土地租赁、税收、贷款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平凉建立长效激励机制,在技术服务、项目合作、银行贷款、产品推介、财政扶持、评先选优等六个方面,对农村实用人才给予政策倾斜。
通过职称评定,充分调动了一批乡村人才投身乡村振兴的热情和活力,进一步发挥了骨干和示范作用,强化了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人才支撑。
(来源:新甘肃·甘肃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