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季节,靖宇县龙泉镇一派丰收景象。今年风调雨顺,粮食仓满囤流,人们喜笑颜开。
咦?这里收割后的黄豆地为何与众不同——豆茬行距窄、坡地没起垄!
龙泉镇人大李继军主管乡村振兴工作。他告诉记者,这样的黄豆地下面都种着贝母。贝母与黄豆是黄金搭档:大豆能给贝母遮阴,豆根会让土壤蓬松;贝母施有机肥用量比较大,也有益黄豆生长,这样用肥经济化。
贝母、天麻和木耳是龙泉镇的农业主导产业。贝母尤被称为“铁杆庄稼”,采取黄豆、贝母复式种植的方法,形成了“地上金豆,地下银豆”“地上粮仓,地下银行”的可喜局面。
大北山村72岁的王有得益于种植贝母,实现了脱贫致富。以前,他每年收入五六千元,但因为有慢性病,年年住院、天天吃药,加上人情往份儿,常常拉饥荒。
脱贫攻坚期间,龙泉镇因户施策、发放种栽。从2017年起,王有就间种了5亩地的贝母,栽培了200平方米天麻。
“一年保守收入七八万元,以前想都不敢想。”王有自豪地笑着说,“农民以地为本,种贝母还可以搞庭院经济,一早一晚,除草打药,用工量不大。要是去地里,就开着电三轮。不干,啥也弄不来!”
王有对目前的生活非常满意。他告诉记者,家里住房条件得到了改善,个人用药价格也降了下来。“胰岛素4.46元/支,以前是16元/支;心宝4.8元/盒,以前是11.5元/盒。”
大北山村注重发展集体经济,建设田园综合体,成立专业合作社,注册“老农夫”品牌,贝母等特色产业地里长得好、产品销售快、品牌价值高。
与王有不同的是,南阳村尹广庆从记事起,家里就种贝母,如今他们哥仨种了300亩左右。他说,3月雪化贝母就出苗,到5月20日左右茎叶干枯。贝母好侍弄,春天雨水大时要做好防冻防涝措施。今年,他引用新技术、使用地喷管,试种2亩地,预计亩产能达到两三千斤。
南阳村在册273户,常住264户,90%都种贝母,面积达到2000亩,成为远近闻名的贝母村。
“套种黄豆贝母,可以‘一地双收’,既保护黑土地,还兼顾保粮仓。”李继军说。
龙泉镇平地少、坡地多,且多处于霜道,日照短、积温低,粮食作物产量始终上不去。如玉米产量仅在1000斤左右,是山外的一半或三分之一。但冷凉湿润的环境条件,却适合贝母生长。
2010年12月,农业部批准对“靖宇平贝母”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范围涵盖龙泉镇等8个乡镇。脱贫攻坚期间,龙泉镇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大力推广贝母种植,601户1022名贫困人口得到脱贫。目前,龙泉镇10个村都在种植贝母。
“今年,贝母行情挺好,干品均价每斤七八十元,‘小米粒’更贵。”李继军说,龙泉镇立足黑土地保护,正在打造贝母连片种植示范基地,建设“靖宇平贝母”核心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下一步,他们还将推广绿色有机种植、提升品质质量,同时在品牌建设与深加工下功夫,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为推动乡村振兴,龙泉镇制定了“一带一圈十基地”战略:“一带”即围绕504国道,建设特色产业经济带;“一圈”即沿着玛珥湖周边,发展农旅融合乡村休闲产业圈;“十基地”即因地制宜,每个村都有产业示范基地。
“落雪之后,您再来采访吧。那时天麻发菌、锯段、做袋该忙起来了,又会是另一番热闹景象。”李继军热情地邀请记者。
(来源:长白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