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23日,首批认证种子上市启动仪式、种子质量和检验标准宣贯培训班在海南省三亚市成功举办。全国农技中心主任魏启文、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品种管理处处长周晓鹏参加活动并讲话。全国农技中心首席专家王玉玺主持启动仪式。
首批认证种子成功上市,拉升种子质量发展高线。22日上午,举办了首批认证种子上市启动仪式,活动期间,播放了我国首批认证种子上市视频短片,回顾了种子认证制度建成并启动实施的历程,展示了有代表性的认证种子;向首批通过认证的27家种子企业代表颁发了种子认证证书。
种子认证是一种国际公认的、以高质量种子为目标的合格评定制度,是实现由“好品种”到“好种子”的有效途径,被誉为好种子的“信用证”、种子企业的“体检证”、国际贸易的“通行证”。2023年8月以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农业农村部关于开展农作物种子认证工作的实施意见》出台后,种子认证首批目录、实施规则和技术规范等配套文件相继印发,首批2家种子认证机构取得相应资质,首批种子认证检查员获得注册资格,2024年种子认证制度正式落地实施。
2025年,已有35个品种300多个批次、1000多万公斤的种子通过认证。检验结果表明,通过认证的玉米、大豆、水稻等作物种子发芽率和品种纯度水平均显著提高,其中认证玉米种子比单粒播标准分别提高4个百分点和1.5个百分点,认证杂交水稻种子比国家标准分别提高8.6个百分点和2.9个百分点。
种子质量标准修订升级,再提种子质量管理底线。22日下午至23日,举办了种子质量和检验标准宣贯培训班,首次集中宣贯禾谷类、油料类种子质量标准,种子标签通则等标准修订要点,讲授新版种子检验规程系列标准的原理方法、修订内容和全新要求。
种子质量标准是判断种子质量优劣的准绳,规定了我国种子销售的质量要求。2024年,《粮食作物种子第1部分:禾谷类》(GB4404.1-2024)、《经济作物种子第2部分:油料类》(GB4407.2-2024)、《农作物种子标签通则》(GB20464-2024)三项种子质量标准完成修订,将于2025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其中,质量标准修订适度提高了部分农作物种子发芽率、品种纯度等质量指标,增加了籼粳杂交稻水分种子质量要求等特殊规定;标签通则增加了种子标签和使用说明标注内容,调整了品种名称、质量指标等内容表述要求,完善了二维码格式等制作要求,细化了标签使用规则。三项强制性种子标准的修订,从标准层面适度提高了种子质量要求,规范了种子标签和使用说明的标注和制作要求,为贯彻落实种子法确立的种子标签真实性制度、指导种子生产经营者规范标签标注和农民科学选种用种提供遵循。
首批认证种子上市,是我国种子认证制度建成实施的重要里程碑,将为生产提供更多优质良种;新修订种子质量与检验国家标准宣贯实施,是种业行业转型升级的又一重要手段,将进一步提高我国种源质量水平。种子认证“拉高线”和质量标准“抬底线”双向发力,必将为促进我国种业高质量发展、助力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发挥更大作用。
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种业管理部门负责同志、有关认证机构、种业企业负责同志共200余人参加活动,97万人次线上观看直播。
(来源:全国农技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