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农资新闻 >> 教您葡萄施肥的时间和有效方法

教您葡萄施肥的时间和有效方法

编辑:曹小波  发布时间:2010/9/14  浏览次数:6212  信息分类:肥料网

    爱吃葡萄的人很多,种葡萄树的人应该也不少,可是大家知道葡萄树施肥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吗?今天就让我带大家一起学习下葡萄树施用肥料的时期和有效的施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基肥基肥是葡萄园施肥中重要的一环,基肥在秋天施入,从葡萄采收后到土壤封冻前均可进行。但生产实践表明,秋施基肥愈早愈好。基肥通常用腐熟的有机肥(厩肥、堆肥等)在葡萄采收后立即施入,并加入一些性化肥,如硝酸铵、尿素和过磷酸钙、硫酸钾等。基肥对恢复树势、促进根系吸收和花芽分化有良好的作用。 
  施基肥的方法有全园撤施和沟施两种,棚架葡萄多采用撤施,施后再用铁锹或犁将肥料翻埋。撤施肥料常常引起葡萄根系上浮,应尽量改撒施为沟施或穴施。篱架葡萄常采用沟施。方法是在距植株50厘米处开沟,宽40厘米、深50厘米,每株施腐熟有机肥25-50千克、过磷酸钙250克、尿素150克。一层肥料一层土依次将沟填满。为了减轻施肥的工作量,也可以采用隔行开沟施肥的方法,即年在、三、五……行挖沟施肥,第二年在第二、四、六……行挖沟施肥,轮番沟施,使全园土壤都得到深翻和改良。
  基肥施用量占全年总施肥量的50%-60%。一般丰产稳产葡萄园每666.7平方米施土杂肥5000千克(折合氮12.5-15千克、磷10-12.5千克、钾10-15千克,氮、磷、钾的比例为1:0.5:1)。群众总结为“一千克果五千克肥”。
  (2)追肥 在葡萄生长季节施用,一般丰产园每年需追肥2-3次。
  次追肥在早春芽开始膨大时进行。这时花芽正继续分化,新梢即将开始旺盛生长,需要大量氮素养分,宜施用腐熟的人粪尿混掺硝酸铵或尿素,施用量占全年用肥量的10%-15%。
  第二次追肥在谢花后幼果膨大初期进行,以氮肥为主,结合施磷、钾肥。这次追肥不但能促进幼果膨大,而且有利于花芽分化。这一阶段是葡萄生长的旺盛期,也是决定第二年产量的关键时期,也称“水肥临界期”,必须抓好葡萄园的水肥管理,这一时期追肥以施腐熟的人粪尿或尿素、草木灰等肥为主,施肥量占全年施肥总量的20%-30%。
   第三次施肥在果实着色初期进行,以磷、钾肥为主,施肥量占全年用肥量的10%左右。
  追肥施用方法:可以结合灌水或雨天直接施人植株根部的土壤中。另外,也可进行根外追施,即把无机肥对水溶液喷到植株上,以利叶片吸收。根外迫肥也可结合防治病虫喷药时一起喷洒,以节省劳力。
  现代化的葡萄施肥,主要依靠对叶片内矿质元素的分析进行判断和决定,当葡萄叶内某元素成份低于适量范围的下限时就应该适当进行补充该种元素。
  (3)根外追肥根外追肥是采用液体肥料叶面喷施的方法迅速供给葡萄生长所需的营养,目前在葡萄园管理上应用十分广泛,葡萄生长不同时期对营养需求的种类也有所不同,一般在新梢生长期喷0.2%-0.3%的尿素或0.3%-0.4%的硝酸铵溶液,促进新梢生长;在开花前及盛花期喷0.1%-0.3%硼砂溶液能提高坐果率,在浆果成熟前喷2-3次0.5%-1%的磷酸二氢钾或1%-3%过磷酸钙溶液或3%的草木灰浸出液,可以显著的提高产量、增进品质。在树体呈现缺铁或缺锌症状时,还可喷施0.3%硫酸亚铁或0.3%硫酸锌,但在使用硫酸盐根外迫施时要注意加入等浓度的石灰,以防药害,近年来,为了提高鲜食葡萄的耐贮藏性,在采收前1个月内可连续根外喷施2次1%的硝酸钙或1.5%的醋酸钙溶液,能显著提高葡萄的耐贮运性能。
  应该强调的是,根外追肥只是补充葡萄植株营养的一种方法,但根外追肥代替不了基肥和追肥。要葡萄的健壮生长,必须常年抓好施肥工作,尤其是基肥万万不可忽视。
    希望这篇文章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生产出来高产、高品质的葡萄!

火爆农资招商网官方微信

您留言,我回电!帮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产品!

提示:留言后企业会在24小时内与您联系!

  • *姓名:
  • *联系电话:
  • *留言内容:
  • *验证码:

温馨提醒:找产品,多留言,多咨询降低投资风险!为保障您的利益,建议先考察,再合作!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转载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立即册除。另: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火爆农资招商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版权所有 WWW.3456.TV-火爆农资招商网 Copy Right©2009-2024 豫公网安备 4101970200204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100047
本站只起到信息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欺骗性产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