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霜霉病是一种世界性的葡萄病害。我国各葡萄产区均有分布,尤其在多雨潮湿地区发生普遍,是葡萄主要病害之一。我国今年发生普遍,特点表现为:发生早、危害重、区域广,大量叶片、花序和幼果期的果穗发病,在病症(霉层)出现前,表现黄褐色、浅褐色,在后期产生白色霉层。专家分析原因主要有3个方面:去年越冬基数高;春季雨水多,田间土壤水分过大;防治措施不力。
一、发病症状:葡萄霜霉病主要危害叶片,也能侵染新梢幼果等幼嫩组织。(1)叶片被害,叶片正面有黄褐色不规则病斑。天气潮湿时,于病斑背面产生白色霜霉状物,即病菌的孢囊梗和孢子囊。发病严重时病叶早枯早落。(2)嫩梢受害,形成水渍状斑点,后变为褐色略凹陷的病斑,潮湿时病斑也产生白色霜霉。(3)幼果受害呈灰色,果面布满白色霉层。感病的果粒初期变硬,成熟时变软,易脱落,在穗轴上留下。
二、发病规律:病原菌属于鞭毛菌亚门,卵菌纲,专性寄生菌,只危害葡萄。湿度是主导影响因子,其中降雨易引起病害流行,温度、光照也有一定关系,降雨、大雾、阴天等均有利于病菌侵入。温度13~28度,相对湿度95~100(有水滴存在),4小时黑暗的条件下是游动孢子产生的适当时机。在昼夜温差大、持续降雨、雾多露大情况下适发病。近几年我国北方果园有早发趋势,早5月上中旬开始发病,一般6月份开始发病,7月增多,8-9月进入发病盛期,10月份老叶虽不易感病,但幼叶仍可发病;流行迅速,破坏力强,葡萄霜霉病依靠气流传播,只要条件适宜,就会进行快速的繁殖。病害潜育期短,暴发性强,很易成灾。(病菌大约只需要3个小时就可以侵染到植物体内,病害经过一个循环仅仅需要4天,一叶感病,方圆400米都是易感群体)
三、防治关键点及救灾措施1、越冬菌源:田间卫生是优异措施2、预防为主、适期用药:花序分离期、幼果期、套袋后(1)雨水和湿度是限制因子——雨前用药(2)施药部位:主要为叶片,重点为叶子背面。叶片相互重叠,药液难以到达病斑,叶背一定要喷透(3)药剂防治:预防(病害常发期):保护性剂拳除400~500倍喷雾,10~15天喷一次。发病中前期:霉变700~800倍叶面均匀喷雾,7天一次,连用2~3次。发病中后期(及时救灾):摘病叶,剂霉变700倍+拳除400倍,每隔3天打一遍,连打两遍(先剂,后保护剂)。
四、霉拳组合试验效果:实例:2015年7月18日,雨过天晴,河南省鲁山县河扒移民新村王三反映,自己的葡萄园霜霉病大面积爆发,目前没有好的解决办法,公司派技术人员现场试验,摘除病叶后用剂霉变700倍+拳除400倍叶面喷雾,重点为叶背,3天后客户打电话说白色霉状物消失了,叶片渐渐转绿,“你们的药真神奇!以后葡萄霜霉病防治就靠它了”,并坚决推广霉拳组合在当地葡萄上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