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症状从苗期侵染,但不发病,直到结果初期才显示症状。开始顶端叶片萎蔫下垂,随后下部叶片凋萎,中部凋萎。起初病株中午萎蔫,夜间恢复正常,发病快,蔓延急速。土壤干旱,气温偏高,染病经过 2~3天,导管被堵塞,很快死亡,植株枯死,茎叶仍为青绿色。病株茎下端表皮粗糙,发生长短不一的不定根。病茎维管束变褐,将此茎剪下,插入有水的玻璃瓶中,可见到从茎切口的断面上流出一股白丝,为渗出的液,以此特点区别于枯萎病。
二、病菌与发病条件由假单孢属杆菌侵染所致,是一种土传性病害。病原菌随残体留田间越冬,无寄主可在土壤中营腐生生活 1~6年。适合微酸性土壤,病菌生长适温30℃~37℃,10℃,52℃经10分钟致死。病区土温20℃时,病菌开始活动,当土温25℃,土壤湿度超过25时,出现发病高峰,连续阴雨天、光照不足、天气骤然转晴,易大流行。
三、防治方法1、选择嫁接苗。可用抗青枯病的砧木嫁接番茄。2、轮作。可与十字花科或禾本科作物4年以上轮作,与水田轮作。3、改良土壤。整地时可适当施用石灰或草木灰等碱性肥料,降低土壤酸度,使土壤显微碱性,以抑制病原的生长,减轻发病。增施钾肥,也可抑制青枯病菌的繁衍;以硝酸钙代替铵类氮素化肥,也具有一定的防病作用。4、选择无病地育苗,采用高畦种植,降雨量后及时排水,使用滴喷溉,避免大水漫灌。5、加强田间管理。多施有机肥或草木灰,并尽量减少伤根,及时拔除病株,并以生石灰。6、在青枯病发病初期,选用药剂青枯立克60-100倍液+大蒜油1000倍+沃丰素600倍+ 4嘧啶核苷类素600倍液,或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或新植霉素4000倍液灌根和喷雾,每隔3天一次,连灌2-3次,可以有效的防治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