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发酵剂(饼粕专用)主要成分:本产品内含有大量能转化形成氨基酸的有益复合菌剂。产品功能:将发酵剂(饼粕专用)接入蛋白含量较高的物料中,如豆粕、菜籽粕(油枯)、鸽子粪等,在合适的发酵条件下可使物料中的蛋白质迅速转化为氨基酸并累积起来,如菜籽粕作物主要发酵原料,发酵完成后其氨基酸含量≥10。
利用本品生产出生物有机肥料或有机肥料,可显著提高作物品质和产品,尤其运用在烟叶、茶叶、水果等作物上,可显著提高作物香气质或果甜味,运用本品生产的肥料还可增强作物自身抗逆性,强根壮根,达到增产增质的效果。适用范围:富含蛋白质的各类饼粕或禽类粪便等。
使用量:每1000公斤发酵有机物料添加1公斤发酵剂(饼粕专用),即使用量为千分之一。使用方法:同发酵剂,注意物料发酵水分在50左右,辅料添加量不高于20。有益菌含量≥50亿/克注意事项:1、勿与化学剂混合施用。2、贮存于常温、避光、干燥条件下保存。
有效期:两年操作工艺:本工艺适用于以菜籽粕为原料,加入微生物菌剂经工业化发酵制成的烟草用氨基酸肥的生产过程。一、 生产工艺流程二、各工段操作流程1、菌种预处理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对发酵菌种进行预处理会提高发酵的效率。但此步骤会略增加人工投入,建议对发酵时间要求高的客户选择性采用。
选择透气性好的装置(如竹编箩筐),按照1:20 比例将菌种和菜籽粕混合,水分调节到50-55,利于融氧,发酵48小时后进入主发酵物料。2、原料混合将经过预处理的菌种和原料菜籽粕进行混合,加入搅拌设备,而后加水,加水过程调整物料的含水量,调节水分至4555,进入发酵槽。2.1技术指标2.1.1 菌种投入量:发酵物的1‰,即每1吨菜籽粕加发酵菌种(干) 1公斤。2.1.2 预发酵物料含水量:控制物料水分在50-55。3.2 工作要点3.2.1 物料进入主发酵槽时的水分应控制在50-55左右。3.2.2 菌种和油枯应搅拌均匀,主发酵油枯与预发酵物料也要搅拌均匀。
3.发酵来自配料工段的原料进入发酵槽进行发酵,每天经翻抛机从一个发酵区到另一个发酵区,翻抛次数根据物料温度和水分决定,发酵时间为10-15天。3.1 技术指标3.1.1发酵温度:发酵过程中任其温度升至55℃以上,温度达60-65℃度时,增加抛翻次数。3.1.2发酵水分:发酵期间水分在35-40左右为宜;发酵结束时将物料水分控制在30左右。若水分偏高,可增加翻抛次数。3.1.3发酵完成:经10-15天发酵完成后,物料颜色程焦黄色或黄褐色。3.2工作要点3.2.1 主发酵中期水分保持在35-40,后期水分降至30以下。3.2.2 应物料从进入发酵槽内起算起,不少于10天的发酵时间。
4.造粒发酵好的物料如需造粒,需将水分控制在20-23左右为宜。此水分成粒率高、强度好,且颗粒均匀、美观。水分的控制也可通过添加化肥(如硫酸钾)的办法,增加菌种细胞渗透压。n、p、k总含量在10-12为宜。
5.烘干、冷却为装袋后物料的水分,产品经造粒后须经过一次烘干、二次烘干、冷却程序。一次烘干时进风温度控制在200度以上,料温控制在100度左右。二次烘干的温度可控制在150度左右。然后经过冷却。使物料水分控制在15左右进行装袋。5.1技术指标5.1.1 造粒成品烘干冷却后水分应控制在15以下。5.1.2 烘干后的成品需经冷却,使其与环境温度一致。
6.成品包装产品包装前必须进行冷却,在满足水分要求(20以下)的前提下即可进行包装。6.1技术指标6.1.1 包装袋采用透气袋包装,不需要内覆膜袋包装。6.1.2 入袋前物料温度应与环境温度一致。7、成品入库储存产品宜储存在通风透气的仓库内,堆垛间应有通风道,堆垛体积不宜太大、太高。因仓库容量有限,需要加高时,每6-10包之间衬竹条后再加高,以便通风。
三、注意事项1.肥料主要原料—菜籽粕,粗蛋白含量应在36以上,且无较多杂质。2.如遇原料——菜籽粕出油不净,粘性大,可添加含碳量高的短草炭(非粉状)、短稻草或稻壳(3毫米)等,调节碳氮比和透气,用量不高于原料的20。
3 .发酵成熟的物料颜色程焦黄色或黄褐色,区别于原料——菜籽粕的本色。
4.产品外包装需注明警示说明:产品使用时应避免肥料与烟株根系直接接触。5.除尘装置建议使用旋风分离与布袋除尘方式,可效率的达到除尘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