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梅青枯、凋萎?再急你也得慢慢来
2004年以来,在浙江瑞安、黄岩、仙居、临海、天台等杨梅产区首先发现一种突发性枝叶凋萎的新型病害,并有逐年加重之势。杨梅枝叶凋萎病为系统性病害,不同于杨梅根腐病、 根结线虫病,发病树体2-3年相继枯死,并有不断蔓延扩展的趋势。
杨梅枝叶凋萎具体是什么症状呢?该病主要在夏末秋初开始出现,首先树体上冠部枝梢出现零星叶片急性青枯,之后顶部、外围枝条及内膛枝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始现病症多数在幼嫩枝梢中上部位,症状初现时青枯叶片凋而不落,随后渐渐枯死直至1-2个月后落叶,从而影响杨梅树势,树干以及根的木质部变褐色。
为什么说杨梅凋萎病再急也要慢慢来呢?前面介绍过该病是系统性病害,不像一般的病,用药连续喷几次就能控制住。凋萎病发病后,年用几次药,感觉病情控制住了,第二年停药后,春季发病症状有所减轻,甚至可正常抽梢生长与结果,与正常枝梢无异,但到秋季又会出现更为严重的症状,发病枝梢增加、树势进一步变弱,病情逐年加重,如此反复2-4年后整株枯死 ,并伴随枝干韧皮部开裂,根系枯死。发病品种以东魁居多,其他品种发病较轻。综合上面分析,杨梅枝叶凋萎病要坚持周年用药,年用药见到效果了,第二年不能见好就收,依然要坚持用药,否则第二年发病依然很重。具体该怎么防治呢?
选择用靓果安、大蒜油在树体开始萌动前喷药1-2次、春梢生长期喷药2次、夏梢和秋梢生长期各喷药3次,间隔期15天。严重的除复配化学药外,可以用青枯立克、沃丰素和地力旺灌根1-2次。此外,5月初、8月初分别用0.1%-0.4%硫酸亚铁溶液和沃丰素于树冠喷雾1-2次,效果较好。
平时农业操作时该注意哪些问题:
(1)冬季清园。每年11月至翌年2月,先用专用剪刀或锯子将病枝、枯枝等采用疏删方法进行冬季修剪,再清理(深埋或烧灰)地上落叶、落枝,全树冠、全树盘喷洒溃腐灵。根据危害程度每年喷1-3次,每次间隔1个月。
(2)挖除病株。对因该病引起枯枝严重的植株,要立即挖除,就地烧毁处理,以减少杨梅园的互相传播。
(3)合理修剪。由于该病属系统性病害,具有近距离传播特性,植株感病后的病部周围木质部变褐色,病株在任何时候修剪均需专用剪、专用锯,且要及时用溃腐灵涂抹伤口。及时清理(烧毁)剪除或锯去之枝叶与落叶。因此,对轻度或中度感病后的枝叶,建议暂时不要剪除或锯去,待该病康复后方可。对健壮成年树,如需大枝修剪时其量不宜过大。
(4)配方施肥。严格控制“等量氮磷钾复合肥”施用,适当进行“氮钾配方”施肥,注重“硼锌钙钼等中微量元素”施肥,培养中庸健壮树势。调整土壤ph值,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保持树体良好生长。
(5)适当控梢。东魁杨梅因生长过于旺盛而不易结果。因此,很多生产者常采用多效唑,或采用多次人为剪除、摘除方法对秋梢专门进行压梢、控梢,虽然短期效果较好,但此类方法如常年累月,终将导致病缠树体。可采用拉枝、撑枝、弯曲等方法,让树冠通风透光,让易着果的内膛枝、下垂枝、平行枝先行结果,以“果”压“梢”,保持生殖生长与营养生长平衡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