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青枯病
识别要点:番茄青枯病一般在结果期上病,主要的一个特征是:白天萎蔫,夜晚恢复,2-3天后不再恢复了,就枯死了,但植株仍保持绿色;开始的时候顶端叶片萎蔫下垂,后下面的叶片萎蔫下垂,才是中部叶片萎蔫下垂;病茎表皮粗糙,常长出不定根和不定芽;切开茎部,用手挤压,有乳白色黏液渗出,这也是其与枯萎病和黄萎病的区别所在。
发生规律:病原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借雨水和灌溉水传播,从根部或茎基部伤口侵入,在植株维管束内扩展。发病的适宜温度为25—37度,高温、高湿时为害严重。此外,连作、排水不良、土壤缺钙、缺磷、偏酸,均有利于该病害的发生。
番茄溃疡病
识别要点:番茄溃疡病多成株染病,果实染病,中心褐色,外圈白色,似鸟眼状,称鸟眼斑,这是溃疡病的特征;发病初期下部叶片凋萎下垂、卷缩,好像缺水其余部分生长正常;纵剖茎部木质部变褐,髓部中空腐烂,有臭味散出
发生规律:病原菌主要通过伤口侵入,同时也可以从果实的表面或是气孔侵入。高温高湿、连阴雨或者是结露利于发病,注意发病后不可大水漫灌、偏施氮肥,否则易加重病害蔓延。
髓部坏死
识别要点:病茎表面开始是褐色至黑褐色斑,外部变硬。髓部变成黑色或是出现坏死,且出现不定根,开始发病时先是嫩叶褪绿,进而萎蔫。
发生规律:多在第1穗果膨大变绿的绿果期发病,栽植过密,光照不足,氮肥施用偏多,室内湿度高,易发病。
防治方法:
这三种病害都是属于维管束类病害,病原菌潜藏在维管束内,传统的化学剂解决不了,从而成了疑难病害。制剂,一方面可进行传导,将植株维管束内的病菌进行杀死。二是制剂中的功能性物质有修复伤口的作用,将植株受伤的组织进行修复,从根源上阻断病原菌的入侵途径;再者制剂中含有氨基酸、糖类、多肽类等多种营养物质,可被植株直接吸收,起到复壮、增强植株的作用。三者结合才能的将病害进行控制。
植株发病后,需要立即用制剂对植株进行灌根,并且配合药液进行喷雾。防治用药如下:
灌根:新棚区发现死棵,可只重点灌发病区域(发病行和临近得病行的4-6行)老棚区因重茬严重,病原菌多,建议全部灌根2次。苗期2-3两;成株期4两-1斤,以灌透为目的,具体根据植株大小、土壤干湿度而定。
喷雾:病情发生后,用青枯立克+大蒜油进行喷雾,连用2-3次(1天喷1次,连续喷雾2-3天);病情严重的可复配其它化学药。
预防方案:
1、定植前:使用青枯立克100-150倍液进行蘸根。
2、缓苗期、苗期
使用青枯立克150-300倍+地力旺300-500倍+沃丰素600倍灌根1-2次,也可同时喷雾。
3、花果期
使用青枯立克150-300倍+沃丰素600倍喷雾2-6次,也可同时灌根;病害高发期同时复配大蒜油1000-1500倍或其它化学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