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病害据不完全统计有100余种,包括病害,病害,病毒和类病毒病害,线虫病害等。其中不同柑橘产生较为普遍、危害性较大的有:柑橘黄龙病、溃疡病、疮痂病、炭疽病、衰退病、裂皮病、碎叶病等。今天就柑橘溃疡病和柑橘疮痂病为例。
一、柑橘疮痂病
柑橘疮痂病,又名“癞头疤”、“钉子果”,主要为害嫩叶、嫩枝、花萼、花瓣和幼果等。果实表面粗糙,果小、味酸、品质低劣,严重时常引起落花和大量幼果脱落,降低产量。其表现症状为:
1、果实受害,初呈水渍状褐色小点,后形成黄褐色圆锥形木栓化的瘤状突起,后期呈褐色或灰白色,受害严重幼果早落,受害迟的果实表面粗糙,果小、皮厚、味酸、畸形。果实后期发病,病部果皮组织呈块状坏死,表现为癣皮状剥落,下面的组织木栓化,皮层较薄,久晴骤雨时开裂。
2、叶片病斑较小,初生油渍状黄褐色圆形小斑点,病部逐渐扩大,并木栓花隆起,多向叶背隆起,呈瘤状或圆锥状,突起部位相对应一侧凹陷,表面粗糙成灰褐色痂状斑,病斑多时叶片扭曲、畸形。天气潮湿时病部表面产生灰色粉状物。(分生孢子盘和分生孢子)
3、新梢受害症状与叶基本相同,但木栓化突起不明显,枝梢短小,常扭曲。
二、柑橘疮痂病发病因素
1、品种抗病性:橘类感病、柑类、柠檬、柚类较感病,甜橙类和金柑类抗病性很强。 2、病均只侵染幼嫩组织,以刚抽出来尚未展开的嫩叶、嫩梢、幼果易感病。 3、气候条件:需要较高的湿度和适宜的温度,适温度为20-21℃,温度达25℃,病菌生长受抑制,当气温达到28℃以上即停止发病。温带地区发生重,越向南则越轻;高海拔山区果园发病重,平原地区果园发病轻;春梢发病重,秋梢发病轻(与溃疡病相反)。 4、栽培管理:提高抗病性,降低果园相对湿度。
病菌以菌丝体在被害部越冬,春天气温在15℃以上时,产生分生孢子。通过风雨、昆虫传播为害。刚抽出的嫩叶、嫩梢及刚谢花后的幼果极易感病
三、柑橘溃疡病
柑橘溃疡病,世界性重要病害,为国内外植物检疫对象。危害柑橘叶片、枝梢与果实,以苗木、幼树受害重,造成落叶、枯梢,削弱树势和降低产量;果实受害,重的引起落果,轻的带有病疤,影响品质
四、柑橘溃疡病表现症状
1、叶片:初期叶背产生黄色或暗黄色针头大小的油渍状斑点,逐渐在叶片正反两面均微微隆起。后期病斑表面开裂,呈海绵状,隆起更加显著,并木栓化,形成表面粗糙,具微细轮纹,中央凹陷,灰白色或灰褐色病斑。病斑周围有黄色或黄绿色晕圈,在靠近晕圈外常有褐色釉光边缘。后期病斑中央凹陷明显,似火山口状开裂。病斑大小因品种而异,一般直径为3~5mm。有时病斑联合,形成不规则大斑。
2、枝梢:枝梢受害以夏梢为重。病斑特征与叶片上基本相似,但病斑隆起更显著,木栓化更坚实,中央火山口状开裂更加明显,且无黄色晕圈。病斑环绕全枝时,枝梢干枯。
3、果实:与叶片基本相似,但病斑较大(一般4~5mm,可达12mm),病斑火山口开裂更显著。果实受害初期病斑为黄色半透明病斑油胞状突起,顶端略皱缩。病斑果皮,不深入果肉。
五、柑橘溃疡病病原
地毯草黄单胞杆菌柑橘致病变种。菌体短杆状,两端圆,大小为1.5~2.0×0.5~0.7μm,极生单鞭毛,有荚膜,无芽孢。革兰氏染色阴性反应,好气性。在马铃薯琼脂培养基上,菌落圆形,初呈鲜黄色,后转蜡黄色,有光泽,全缘,微隆起,粘稠。
六、柑橘溃疡病发病规律
越冬:病菌在病叶、病梢及病果组织内越冬,尤以秋梢上的病斑为病害主要越冬场所。
传播:翌年春病部溢出菌脓,经雨水、昆虫、枝叶接触及农事操作等传播。远距离传播主要通过带菌苗木、接穗和果实等繁殖材料。种子外表可粘附病菌,但内部不带菌。
入侵:从气孔、皮孔或伤口侵入,(一般果面保持20分钟水膜有利侵入),潜育期长短随着气温高低、寄主组织的老嫩程度而有差异。溃疡病菌有潜伏侵染现象,冬季不显现症状,而至翌年春季才显现症状。
七、柑橘溃疡病发病条件
1.寄主① 寄主的抗病性分化栽培柑桔的不同种类和品种对溃疡病抗病性存在很大的差异:橙类感,柚类其次,柑类和橘类较抗病,金柑免疫。金柑、漳州红橘、南丰蜜橘和川橘等抗性很强。抗病性差异与表皮组织结构、气孔的密度及其气孔中隙大小有关② 树龄生育期与抗病关系:树龄越长,发病越轻,幼苗较成株期易感病。病菌只侵染一定发育阶段的幼嫩叶片、新梢、幼果,刚抽出的嫩叶和嫩梢、刚谢花的幼果、已革质化的叶片、已木栓化的新梢以及着色后的果实均不受感染。 抽新梢2-3.5cm(萌发后20-30天)开始发病→50-60天发病高峰→90-120天叶片革质化时基本上不发病果实:落花后35天→50-80天发病高峰→210-220天果实转黄时则不发病
2、气候条件温度和降雨与病害发生的关系。高温多雨发病重→在25-35℃时,雨量与病害发生呈正相关
3、栽培管理不合理施肥,加重病害发生,夏季摘除夏梢或控制夏梢的果园,溃疡病发生常较轻。
八、柑橘溃疡病与柑橘疮痂病的症状区别:
溃疡病初期,病斑油胞状突起半透明,稍带浓黄色,顶端略皱缩;如用切片检查,可见中果皮细胞膨大,外果皮破裂,病部与健全组织间一般无离层,病组织内可发现。
疮痂病初期,病斑油胞状突起半透明,清晰,顶端无皱纹,切片检查可见中果皮细胞增生,外果皮不破裂,病部与健全组织间有明显离层,病组织中可发现菌丝体,有时并能检查到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溃疡病病斑与健部分界处一般有深褐色狭细的釉光边缘,而疮痂病则无。两种病害在叶片上的症状区别
溃疡病病斑表里突破,呈显于叶的两面,病斑较圆,中央稍凹陷,边缘显著,外围有黄色晕环;
疮痂病病斑仅呈现于叶的一面,表里不突破,一面凹陷,另一面凸起,病斑较不规则,外围无黄色晕环。
溃疡病病叶外形一般正常,而疮痂病病叶常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