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梅枝枯病发病特征:
1,发病时先是枝梢部位的叶片急性青枯,后逐渐枯黄、褐黄直至枯死
2,发病初始时一般不落叶,大概在1-2个月之后才逐渐落叶
3,发病初期时,枝梢发黄不落叶,形成黄枯枝与正常绿枝相间的树冠;后期随着病害加重就形成黄枯树
4,顶枝和内膛枝均会发生,先是零星发病后逐渐扩展增多,有个发展过程
5,上部枯梢往往伴随着枝干韧皮部开裂、根系枯死,并且地下部根系死亡通常与地上部枯枝相对应
杨梅枝枯病发生原因
1,杨梅是浅根性植物,根系浅、主根不明显,侧根、须根发达,
而适宜杨梅种植区域多是梅雨天气、雨量大,梅雨期结束后又持续晴天、烈日高温,根系生长逆境较重,极易造成根腐,从而导致吸收营养受阻,生长势转弱、引发病原菌侵染
2,挂果过多:使树体内的养分透支,采果后树体存留的养分不足,抗逆、抗病能力减弱,越冬会使树体受伤,易被菌源侵染
3、土壤状况不良:杨梅枝叶凋萎病是系统性病害,在发生枯梢的同时往往伴随着根腐,同时也影响着植株的根际环境,若在遇土壤粘重、板结、酸化,一是容易滋生有害菌的繁殖;二是使植株根系生长不良,吸收营养的能力减弱,导致植株生长势减弱,抗病能力差。
4、杨梅采果后果农会放弃管理,不再打药,而采果会造成大量的伤口,此时有正值高温多雨,凋萎病菌易大量繁殖和侵染。
杨梅枝枯病防治办法
解决办法要系统性的多方面下手,一方面要、一方面要复壮树势等。总的防治原则为:医养结合、立体化用药、改良土壤。医养结合:早防、重治;营养复壮。早防:要在2月上旬花芽萌动期就提早预防,此时杨梅树体代谢强,营养汁液运输活跃,病菌易繁殖、扩散。
这时用药可以提前杀灭病原菌,降低发病率。重治:7月下旬多雨、高温是杨梅凋萎病开始爆发,在此高发期来临时或初显症时通过加大用药浓度、缩短用药间隔期来进行重治,一次性将病害控制住。营养复壮:杨梅枝叶凋萎病与树体的生长势弱有直接关系,通过给作物直接补充营养、提高其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强光合作用、增强酶促反应等以达到作物健壮、增强的效果。
立体化用药:因为杨梅枝叶凋萎病是系统性病害,上症后不但侵染叶片、枝梢同时也危害枝干和导致根腐,所以要喷雾、灌根、刷干等方式进行立体化用药。
改良土壤:使用生物菌、有机肥调节土壤,调节酸碱平衡、破板结、解除盐渍化、改善根际环境,有益菌增多抑制有害菌的繁殖、促进根系生长。
具体操作:施肥:多用有机肥和生物菌肥,增加土壤有机质、保持土壤蓬松透气、改善根际环境,利于有益微生物菌群存活达到抑制有害微生物菌群的目的。
用药:青枯立克、靓果安、溃腐灵属制剂,通过灌根、喷雾、等方式,树体吸收后可参与其营养循环,将潜藏在韧皮部的病原菌杀死并且其中的鱼腥草素可修复受伤组织,阻断病原菌的入侵途径,同时还含有多糖类、氨基酸类、多肽类等营养物质,可直接为作物补充营养,植物自身所需物质,参与代谢循环,增强作物生长势,提升其抗病抗逆能力
1,萌芽前:半个月至1个月用溃腐灵+有机硅+大蒜油喷雾,同时配合地力旺+青枯立克灌根
2,每次萌发新梢:靓果安+沃丰素+大蒜油喷雾1-2次
3,春梢生长期:靓果安+沃丰素喷雾2次
4,果实生长期:靓果安+有机硅喷雾2次
5,采果后:溃腐灵+沃丰素+地力旺(试用)喷雾,同时配合青枯立克+地力旺灌根。采果后造成大量伤口并且果柄处会有树液流出,都是营养物质,病原菌会借机大量繁殖,并从伤口入侵,用药一是可杀源;二是可修复伤口阻断病原菌的入侵途径,降低发病率;三是为植物提供多糖、多肽、氨基酸等多种营养物质,复壮树体,增强抗逆性。
前年台州临海的一处果园,9月份因为枝叶太密,园主把大枝锯掉,过了一个半月的时间,树体开始发掉叶子,园主着急忙慌地直接拿着叶片找到当地的经销商,讲述出现的症状,老板十分肯定是杨梅枝叶凋萎病,立即建议使用靓果安、沃丰素、大蒜油进行喷雾,喷雾5遍,使用根基宝灌根3次,去年采收完果子后,园主高兴地跟我们说,不仅树复壮了,叶片厚实、油亮而且果子口感好,甜度高,卖价高,收果子的都喜欢抢收他家的,吃起来明显比别家的甜。
中(草)药制剂由20多味螯合而成,来源于植物易于吸收,为树体直接补充所需高能量物质和中微量元素,提高叶绿素含量,增强光合作用,通过产品中螯合状态的硫元素结合胁迫,开启作物的次生代谢途径,产品中的多糖、多肽等营养物质可以促使次生代谢正常运转。凋萎病菌主要是靠伤口侵入危害,因此修剪后、采果后、台风等必须封闭伤口,尽可能减少病菌入侵机会,及时修复伤口,加快细胞、组织愈合。
在台风、暴风雨来临前可提前用药,减少病原菌基数,可通过上喷下灌中间涂抹(或高浓度喷雾)的方式进行防治。连续使用扭转回杨梅树体的长势后,才能陆续停药,像有的用户见好就收,虽然今年治住不再蔓延,但是树势弱如遇恶劣天气,再加上管理不当,发生凋萎病是迟早的事情。发生凋萎病的果农朋友赶紧救治吧,没上病的赶紧预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