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炭疽病的发病症状
枣炭疽病应及早预防,果实染病后,病部或枣腰容易受害,初变为淡黄色,进而出现水渍状斑点,逐渐扩大为不规则黄褐色斑块,中间产生圆形凹陷,病斑连片呈红褐色,造成果实早落,早落的果实枣核变黑。天气潮湿的时候,在病斑上形成黄褐色的小斑点,病果果肉变褐,味道发苦,重者在晒干后仅剩下果核和丝状物连接果皮,不能食用。炭疽病果,果肉糖份低,品质差,多数并不能脱落,非感病部分果实可正常着色,近成熟时发病越来越重,炭疽病一旦在染有缩果病的实果上感染,果褐色病斑的发生非常迅猛,落果严重。枣吊、枣头、枣股受侵染后,前期不表现症状,而以潜伏状态存在,病菌以菌丝体在残留的枣吊及枣头、枣股上越冬,和病浆果一起成为次年的初浸染病源。
枣炭疽病的发病原因
1. 发病与品种的关系
不同品种对枣炭疽病的抵抗力差异较大。骏枣、壶瓶枣、临猗梨枣等品种,抗病力弱,发病较严重;相枣、婆婆枣、中阳木枣等品种,抗病力较强,发病较轻。
2. 发病与气候的关系
发病早晚和轻重,取决于当地降雨时间的早晚和阴雨天气持续时间的长短。雨季早、雨量多,或连续降雨,阴雨连绵,田间空气相对湿度在90%以上时,发病早而重。
3. 发病与营养的关系
在营养条件较好的枣园,并注意在开花期和果实期喷施n、p、k、b等多种营养元素,枣炭疽病发病率很低甚至不发生。反之,发病率高达25%左右。
4. 发病与管理的关系
该病还与枣园管理有关,管理精细的枣园,枣树树势强,发病率低;管理粗放的枣园,树势弱,发病率高且重,重病年份甚至绝收。
枣炭疽病的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枣树上和地面病残果上越冬。翌年,分生孢子借风雨、昆虫传播,主要靠雨水把黏结在一起的分生孢子溅击开后传播到幼果、花及蕾上,经伤口或直接侵入,潜育期4~6天。该病在多雨年份、多雨季节扩展快,呈大雨大高峰、小雨小高峰的态势,果面有水膜或露滴时萌发;干旱年份或干旱无雨季节发病轻、扩展慢。5月中旬至6月上旬开始发病,7月中旬至8月中旬爆发,为害严重时,病果率高达80%。
枣炭疽病的综合防治办法
农业防治
(1)加强枣园综合管理增施有机肥料。
(2)改变枣的加工方法采用炕烘法,防止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促进发病。
(3)合理间作枣园内间作花生、红薯等低秆作物,降低园内空气湿度,减轻病害发生。
(4)结合修剪细致清园剪除残留在树上的枣吊、病虫枝及枯枝,结合施基肥,清理落地的枣吊、枣叶等,埋于施肥坑底部,并进行冬季深翻,病原。
药剂防治
对于园区已经发现有枣炭疽病的,可用叶青+大蒜油连续喷雾2-3次,间隔2-3天喷一次,病害严重的可复配一次化学杀菌剂,如吡唑醚菌脂,苯醚甲环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