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青枯病危害症状番茄青枯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起初,地上部分未见任何异常现象的植株,白天突然失去生机,整个地上部均枯菱。
阴天和早晚有所恢复,如同健株,然而,不久之后便枯萎,呈青枯症状,这一过程进展十分迅猛。病茎的褐变部位用手挤压,有乳白色菌液排出。
一、叶片。苗期虽有侵染,但不表现症状,直到番茄坐果初期,病株顶部、下部和中部叶片相继出现萎蔫,也有--侧叶片先萎蔫或整株叶片同时萎蔫的,中午明显,傍晚以后又恢复正常。发病后如果土壤干燥、气温偏高,数日后即枯死。病株菱蔫致死时间很短,死时植株仍保持绿色,仅叶片色泽稍变淡,故称青枯病。
二、茎部。病茎表皮粗糙,茎中下部增生不定根或不定芽,湿度大时病茎。上可见初为水浸状后变褐色的1~2cm斑块,病茎维管束变为褐色,横切病茎,用手挤压或经保湿,切面。上维管束溢出白色菌液。青枯病与枯萎病区别的重要特征是发病迅速,严重的病株经7~8天即死亡。
番茄青枯病发病规律:
一、气候因素。高温高湿易诱发青枯病发生。连阴雨天过后天气转晴,易引起病害流行。
二、土壤因素。病原适于在微酸性土壤中生存,当土壤含水量达到25%时,有利于诱发青枯病。土温25°c病原开始活动,活动盛,田间会出现发病高峰。
三、栽培因素。幼苗不壮,多年连作,中耕伤根,低洼积水,控水过重,干湿不均,均可加重病害发生。
四、越冬与初侵染源。病原随病残体遗留在土壤中越冬。若无寄主也可在土壤中存活14个月,长可达6年之久。
五、传播特点。病原通过雨水、灌溉水、地下害虫、操作工具等传播。多从寄主根部或茎基部皮孔和伤口侵入。前期属于潜伏状态,条件适宜时,即可在维管束内迅速繁殖。并沿导管向上扩展,致使导管堵塞,进一步侵入邻近的薄壁细胞组织,使整个输导器官被破坏而失去功能。茎、叶因得不到水分的供应而菱蔫。
番茄青枯病防治番茄青枯病的防治诀窍在这里!发现病害后抓紧不要拖延!
【一灌三喷】:
一灌:青枯灌点灵90倍(浓度可调控在60-150倍)+微生物菌剂150倍+叶满600倍灌根。
三喷:青枯灌点灵90倍(浓度可调控在60-150倍)+大蒜精油1000倍连续喷雾2天,第三天用青枯灌点灵90倍(浓度可调控在60-150倍)+微生物菌剂300倍+叶满600倍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