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商机互动 > 招商信息 > 韭蛆用什么药好?

韭蛆用什么药好?

2020/9/4 9:29:08 分类:招商信息 发布人:3456TV 浏览量:462

公司简介:

河南弘星利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金3000万元,主要生产销售杀虫剂,杀菌剂,拌种剂,调节剂,药肥,生物菌肥。2014年弘星利尔“小龙人药肥”得到国家水稻研究中心的认可。未来5年,弘星利尔实施“自主创新,人才优先”品牌战略,力争到2018年,实现小龙人亿元销售额,努力打造三个农药品牌。

产品简介:

韭蛆主要危害韭菜、大葱、洋葱、小葱、大蒜等百合科蔬菜,造成韭菜的幼茎引起腐烂,使韭叶枯黄而死。韭蛆用什么农药防治,韭蛆新防治方法有哪些?种植韭菜如何防治韭蛆?以下耕种帮种植网就作简单介绍,供网友们参考。 一、韭蛆危害韭菜症状 韭蛆以幼虫聚集在韭菜地下部鳞茎和茎基部,初孵幼虫先为害韭菜叶鞘基部和鳞茎上端。春秋两季主要为害韭菜幼茎,引起腐烂,使韭菜枯黄死亡。夏季幼虫向下蛀入鳞茎,严重时鳞茎腐烂,致使墩苗死亡。 二、韭蛆形态特征 韭蛆种蝇成虫4~7毫米,体灰黄至暗褐色,卵长椭圆行,乳白色,长约1毫米。幼虫呈蛆状,7~8毫米长,乳白略带淡黄色,头退化,有1黑色口钩。年发生1~2代,以蛹和少数老熟幼虫在土中越冬,早春开始羽化,4月上旬~5月上旬为第代为害盛期。卵多产于植株根部附近潮湿土壤中。成虫对未腐熟的粪肥和葱韭味道有明显趋性。葱蝇成虫体长4.5~6.5毫米,成虫前翅基背毛极短小,腹部扁平,长椭圆形,灰黄色。卵呈长椭圆形,长约1毫米,白色。幼虫呈蛆状,长约7毫米,乳白带淡黄色。年发生3~4代,以蛹在土中或粪堆中越冬。4月下旬~5月上旬成虫大量羽化,在植株基部、鳞茎和表土层中成堆产卵,卵期3~5天。幼虫孵化后很快钻入鳞茎内为害,幼虫期17~18天。成虫对未腐熟的粪肥和有机质有强烈趋性。 三、韭蛆发生规律 韭蛆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其中春、夏、秋三季在露地发生,冬季在保护地内发生。5~6月份、9~10月份为盛期,主要危害韭菜的磷茎和根部,轻者发黄、萎蔫,重者可使韭菜整株枯死,造成缺苗减产。韭菜迟眼蕈蚊的成虫为小型蚊子,体长3-5毫米,黑褐色;幼虫长5-7毫米,头亮黑色,身体乳白色部分近透明,无足。在露地菜田以幼虫在韭菜鳞茎内及根围3-4厘米的土中越冬。通常4月下旬至5月下旬代幼虫孵化进入为害盛期。幼虫喜在潮湿环境中取食为害。成虫对未腐熟粪肥无趋性。 四、韭蛆防治农药 1、在幼虫为害盛发期,当韭菜叶尖开始变黄变软逐渐向地面倾伏时,应立即施药防治。用5%氟啶脲乳油,浇灌韭菜根部。可先扒开韭菜根附近表土,将喷雾器喷头的旋水片去掉,对准韭菜根喷浇,然后覆土。残效期可达1个月。北方地区在5月上旬、7月下旬及10月中下旬,喷3次药,可基本控制为害。移栽韭菜应选择无蛆鳞茎,或用50%辛硫磷1000倍液浸根,可杀死幼虫,防止传播。也可结合冬灌或春灌,加入少量辛硫磷,效果更好。 2、防治成虫可于羽化盛期,喷洒240克/升虫螨腈加25克/升溴氰菊酯,成虫于上午9~11时活跃,为喷药时机。严禁用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甲基异柳磷、呋喃丹、涕灭威等任何剧毒和高毒杀虫剂浇灌、处理土壤或叶面喷雾防治成虫。

代理区域:

驱掉面向全国招商代理

招商政策:

1、经销商丰厚的利润空间。2、不敢想象的奖励政策(面议)。3、提供产品市场运作所需要的完整合法有效的手续。4、提供柜台上所要的三折页、粘贴画和产品详细介绍的小册子。5、强大的宣传支持,顾客源源不尽。6、严格的区域市场保护政策,杜绝串货。7、销售支援部全程售后跟踪,解除经销商的后顾之忧。8、免费给经销商培训,创造崭新的服务模式,使顾客逐渐增加。

代理要求:

1.有一定的营销网络和市场2.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市场良性运作3.对我们的产品有信心、讲诚信、重信誉、不串货的经销商

  • 发布者:
  • 联系电话:
  • 联系地址:
  • 电子邮件: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会员负责。火爆农资招商网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持诚信互利共荣,以厚德载物】(投诉或删除信息请联系:QQ 2672296298)

您留言,我回电!帮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产品!

提示:留言后企业会在24小时内与您联系!

  • *姓名:
  • *联系电话:
  • *留言内容:
  • *验证码:

温馨提醒:找产品,多留言,多咨询降低投资风险!为保障您的利益,建议先考察,再合作!

欢迎来到3456.TV

免费发布信息

版权所有 WWW.3456.TV-火爆农资招商网 Copy Right©2009-2024 豫公网安备 4101970200204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100047
本站只起到信息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欺骗性产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