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真菌性病害的三唑类药剂,在作物上使用很多很多,因为作物上真菌性病害发生比较多,比如白粉病、锈病、纹枯病、叶斑病、梨黑星病等等。
三唑类杀菌剂作为有机杂环类化合物,具有药效高、持效期长、杀菌谱广等特点,同时还具有保护、、铲除和熏蒸作用。跟其它防治真菌性药剂的不同就是,三唑类杀菌剂针对真菌性病害(除卵菌真菌),防治效果比较好!下面,带各位来具体地了解下三唑类杀菌剂各自的特性、可混配药剂,以及使用时有哪些注意事项,这3大方面!
一、常用三唑类杀菌剂
三唑类杀菌剂有很多种类,现在我们国内推广使用的就有20多种。它们的防治作用很不错,主要表现在这5点:
1.杀菌广谱。对子囊菌、担子菌、半知菌的许多种病原真菌有很高的活性,但对卵菌类没效果。
2.高效。因为药效高,在使用时会比其它类型的杀菌剂用药量少。
3.持效期长。叶面喷施三唑类药剂后持效期可达15-20天;用三唑类药剂处理种子,持效期可达80天左右;用三唑类药剂处理土壤,持效期可达100天。
4.内吸性好。三唑类药剂内吸输导性较好,药剂被作物吸收速度快。
5.具有预防保护、、熏蒸、铲除作用。三唑类药剂有很强的预防保护作用,较好的(在病菌已侵染作物后,施药抑制病菌生长,让作物病害停止或使病株恢复健康)、熏蒸(药剂的气体破坏病菌的正常生理机能)和铲除作用(杀死病菌,保护作物不受病菌侵染)。
针对当下发生比较多的病害,有8种三唑类药剂使用比较多,分别是三唑酮、苯醚甲环唑、戊唑醇、烯唑醇、腈菌唑、丙环唑、氟硅唑、氟环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