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复合磁化处理技术,是当前较为先进的种子磁化处理技术之一,根据农作物的生物生理电磁特性,利用复合回旋脉冲磁场对农作物种子进行特殊处理,促进农作物早熟、抗病、增产和优质。其处理效果理想、稳定,远远超过常规的磁场处理,且不污染环境,符合环境保护和发展生态农业的要求。该项技术于2009年12月9日通过河南省科技厅专家组认证,并于2010年4月获河南省科学技术成果,现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是现代物理农业高科技发展的核心技术。种子复合磁化处理技术的载体——zs-cⅲ型种子回旋复合磁化处理机,由茂丰科技(河南)有限公司发明设计,于2003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专利(专利证号:zl 03240806.4)。该处理机在设计及农作物种子处理方面有所创新,磁化强度范围在10~350mt,可对农业生产中的多种农作物进行磁化处理,目前建立了小麦、玉米和大豆等作物的磁化参数标准。机器操作简便,处理成本低,不受种子散装、袋装的影响,可大规模自动化加工生产,处理效率高达5t/h,并能同种子精选设备连接使用。经磁化处理后的种子,磁效力时间长,246天内均可在农业生产中使用,各项性能指标(种子纯度、特征特性、内部蛋白质等)不变。2.种子复合磁化处理技术的作用机理分析种子复合磁化处理技术对作物的作用机理因渗透物理、化学、生物等诸多学科,涉及复杂的应激过程,至今仍未形成定论,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研究。下面将结合当前国内外专家的研究成果,对复合磁化的生物学效应做一些简单的分析。复合磁场作为一种刺激因素,可对生物体从电子、分子到细胞和代谢的各个层次都施加影响。复合磁场对生物产生的影响主要包括:临界磁场效应、磁场累积效应、磁场滞后效应、磁场发育效应以及磁场影响生物体内的磁水效应。休眠的种子,在外界复合磁场的能量激发下,体内的电子传递受到影响,酶和蛋白质的活性增强,生物膜的通透性提高,生理生化反应和代谢过程加速,信息熵发生改变,迅速进入萌发状态,并以旺盛的生命力贯穿于整个生育阶段。磁场深刻地改变了构成生物体的基本粒子的运动状态,进而影响生物细胞的生物电生理活动。大量的试验结果显示,磁化处理后作物的呼吸强度、光合效率、叶绿素含量、干物质积累以及抗性指标脯氨酸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有大幅度的提高。近年来相关专家发现,磁场对生物细胞中的dna、rna 和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的生物合成也产生很大的影响。另一方面,经磁化处理后的种子带有微磁性(弱地磁),也是促进种子发芽壮苗的重要因素。微磁性种子播种后不仅会将其周边的微量元素铁磁性物质、顺磁性物质吸引至种子表皮,而且有利于趋磁性微生物的聚集,以此促进了微量元素累积,构建丰产的物质基础。同时,微磁性(弱地磁)种子还能够解析土壤吸附性磷元素,从而增加土壤有效磷的含量。磁场的结构、方向、强度、作用时间和作用方式是决定种子磁化处理效果的几个重要参数。按磁场强度和方向,磁场可分为恒定磁场、交变磁场、脉冲磁场和复合磁场四种类型。生物体对于磁场是可透过性的,瞬态磁场在生物体内将产生感应电流。磁场对细胞产生的感应电流效应的大小排序为:复合磁场>旋转磁场>恒定磁场。复合磁场由于复合时间短,磁场的变化率很大,所激励起细胞内的感应电流。研究表明,生物感应电流的大小、方向和形式是对细胞产生生物效应的主要原因。感应电流越大,生物效应也就越明显。因此,从磁场的感应电流效应这一角度,可以解释复合磁场为何在很短的时间和较小的场强内,相较于传统的种子磁化处理技术,产生出明显的磁化处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