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油16油菜特征特性陕油16油菜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选育的甘蓝型半冬性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2010年通过国家审定。(国审油2010022)特征特性:该品种半冬性,中早熟,全生育期230天左右。幼苗半直立,长势较旺,叶色中绿,裂叶3-5对,呈花叶状,无蜡粉,叶片少刺毛,花瓣较大呈黄色,种子黑圆,籽粒大。株高150厘米左右,单株有效角果数450个左右,每角粒数21粒,千粒重3.63克,高核病,杆硬抗倒伏,芥酸含量0.15,硫甙含量18.85umol/g,含油率43。产量表现:2008~2009年度,该品种参加国家黄淮区油菜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202.7kg,比对照秦优7号增产9.84,增产极显著,居区试位,一般亩产250千克左右,可达330千克左右。该品种耐寒,耐旱,抗病,优质,高产。成油1号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董振生老师以自育的细胞质雄性不育系203a作母本,用恢复系1266c作父本选育而成的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2005年8月通过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特征特性:甘蓝型半冬性油菜。叶葱绿,幼苗半直立。株高160cm,分枝高35cm,一次有效分枝9-10个,单株结角428个左右,角粒数25.3粒。籽粒黑褐色、园形,千粒重3.9g,含粗脂肪42.14%,芥酸0.45%,硫苷22.79%。全生育期220天左右,比对照品种秦油2号早熟3天。抗倒伏,抗霜霉病、病毒病,耐菌核病。在2002-2004年黄淮区冬油菜品种区试中,平均亩产187.6kg,较对照秦油2号增产2.71%。2002-2004年在成县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155.87kg,较对照秦油2号增产21.1%。产量:2002-2003年度区试中,成油1号平均亩产175.33公斤,对照品种秦油2号平均亩产173.24公斤,成油1号比对照增产1.21; 2003-2004年度黄淮区试中,成油1号平均亩产199.89公斤,比对照秦油2号亩产192.07公斤增产4.08,增产显著。成油1号两年平均亩产187.61公斤,比对照秦油2号平均亩产182.6公斤增产2.8;两年平均产油量73.44公斤,比对照两年平均产油量70.96公斤增产3.49。品质:芥酸0.67;硫甙25.5umol/g;含油量41.05。抗性: 该组合抗霜霉病,耐菌核病,抗病毒病,抗倒,耐寒。陕油15特征特性 (陕审油2010007) 该品种冬性,中熟,全生育期230天左右,杆硬抗倒伏,耐菌核病。株高165厘米左右,单株有效分枝数10-11个,有效角果数450个左右,角粒数20-22粒,千粒重3.6克左右。芥酸含量1.02,硫甙含量30.96?mol/g,平均含油量45.1。该品种耐寒,耐旱,高产,稳产。产量表现及适应地区:2008年参加陕西省区试,平均亩产203.2千克,对照品种平均亩产173.3千克,比对照增产16.5,一般亩产250千克左右,可达330千克左右,适宜在关中旱肥地,陕南灌区及长江下游区种植。栽培技术要点:1.播期:移栽田一般在9月5日—9月20日,直播田9月5日—10月10日播2.播量:直播每亩0.25—0.5千克,育苗0.1千克,地下害虫严重地区,播前可用辛硫磷拌种。3.施肥:重施底肥,早施追肥,必施硼肥;亩施二铵20千克,尿素10千克,硼肥1.0千克。4.留苗密度:水肥地6000-8000株,旱薄地和晚播田9000—10000株。5.田间管理:油菜出苗前后及时用4.5甲敌粉每亩1.5—2.0千克撒施,防治油菜的黄曲跳甲等害虫。油菜5叶期时一次定苗清行,及时松土,全苗,11月下旬油菜越冬前根据苗情结合培土,每亩施尿素3.5—5.0千克。初花期和灌浆期要加强对蚜虫的重点防治,适时预核病。成熟时适时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