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月份,小麦病虫害高发!尤其是赤霉病!2019年小麦赤霉病预警频发!全国农技中心已经数次发布警告!农民朋友们,务必重视起来!
现如今正是赤霉病防治关键期,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部分赤霉病的应对措施,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安稳度渡过这一敏感时期!
赤霉病发病条件:
春季气温7℃以上,土壤含水量大于50%形成子囊壳,气温高于12℃形成子囊孢子。在降雨或空气潮湿的情况下,子囊孢子成熟并散落在花药上,经花丝侵染小穗发病。
迟熟、颖壳较厚、不耐肥品种发病较重;田间病残体菌量大发病重;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粘重土壤,偏施氮肥、密度大,田间郁闭发病重。
小麦不同生育期对病菌侵入的难易有很大差异,扬花期易感病,抽穗期次之;在有大量菌源存在的条件下,小麦抽穗扬花期间若遇3天以上连续阴雨,气温保持在15℃以上,赤霉病将大流行。
赤霉病发生区域:
赤霉病偏重以上流行风险高,预计发生面积1.5亿亩,需预防控制面积2.5亿亩次以上。其中,长江中下游、江淮、黄淮南部等麦区大流行,黄淮北部麦区偏重流行,其他麦区中等流行。
全国大部麦区冬小麦品种布局无明显变化,抗病虫性水平仍然较低。长江中下游、江淮、黄淮和华北麦区主栽品种普遍为赤霉病感病品种,且部分常发省赤霉病菌对多菌灵抗药性进一步发展;小麦生育期不整齐,会使赤霉病易感病期与春季连阴雨天气相遇概率增高,加大了赤霉病重发流行的风险。小麦播种量高、群体大、田间郁闭,也有利于病虫害发生。
2019年春季,江淮、江汉和黄淮等麦区降水偏多,其中江淮及其以南麦区偏多2-5成,将加重小麦赤霉病流行为害。
赤霉病防治方法:
在防治的时候要分两步走,主要体现在施药的时间上;步,在3月份中下旬(也就是这几天)可以喷药一次,使赤霉病菌控制在萌芽状态,第二步,在4月份也就是小麦齐穗时期再喷药一次,这一次施药后赤霉病菌基本控制住了。
药剂选择:
选择合适的药剂,市场上主要有烯唑醇、咪鲜胺、甲基硫菌灵配合使用。
10%苯甲多抗可湿性粉剂、40%戊多悬浮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均在80%以上,其作用效果表现较好,为药剂,其余几种药剂的防效表现一般,分别为70%,69%,72%等,可作为小麦赤霉病防治的补充药剂,建议不同药剂轮换使用。
防治小麦赤霉病的药剂是10%苯甲多抗可湿性粉剂和40%戊多悬浮剂,另外近几年推广的比较热门的还有戊唑咪鲜胺等产品也可以作为防治小麦赤霉病的补充药剂。
综上所述,大家只有了解了赤霉病的特征及规律,选择合适的用药时间,才能减少病害的损失。如果您有其他应对方案可以在评论区“留言”,小编期待与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