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中碰到裂果时,很多果农以为是缺钙引起,其实不然,裂果是遗传、生理及环境等诸多因子影响的结果,需要根据裂果发生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防治裂果。裂果原因分析如下:
原因一:品种特性
引发裂果裂果与品种的生理特性和品种遗传特性关系密切,品种的果型大小、果皮厚度、果实含水量、细胞紧密度、需肥规律、含糖量及含酸量、果皮发育质量都会影响到果实裂果。如油桃品种,含糖量较高,含酸量较低的品种的裂果较重;葡萄品种中,果粒排列紧密,果皮薄、果肉脆的品种易裂,着色期根系吸水速度快、吸水量大的品种易出现开裂;甜瓜、西瓜品种,皮薄且皮脆的品种裂果较重。另外,不同砧木的裂果率不同:例如砂糖橘使用的砧木,在相同管理条件下,裂果率从大到小排列为:红橘>酸橘>枳壳。
原因二:植物内源失衡
引起裂果植物内源比例的变化会影响到果皮和果肉生长的速度,当两者生长速度失衡时就会形成裂果。在实际生产中,果实发育中后期,因失衡造成裂果的现象较为常见。同时,类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滥用是造成裂果的原因之一。
原因三:土壤水分急剧变化
引起裂果果实内部水分的变化与根系、果实和叶片吸水有关,根系主要受灌溉的影响,果实及叶片与空气湿度有关。若土壤长期干旱,会严重阻碍钙元素的运输,导致缺钙的发生,从而影响细胞壁的韧性,引起裂果。果实发育前、后期的土壤水分骤变,如成熟期遇到大雨,根系输送到果实的水分猛增,果肉细胞会快速膨大,而此时,果皮多已老化,果皮细胞因角质层的限制而膨大慢,就会出现果肉把果皮胀破的情况。因这种情况出现的裂果在葡萄、枣、石榴上较为常见,若前期缺水,会影响幼果膨大,着色期如遇连续降雨或大水漫灌,都会引起裂果大发生。
原因四、温度不当或者骤变造成裂果
气温过高或过低、忽高忽低均会导致裂果,温度高时比温度低时更严重。直接暴露在阳光下的果实比遮荫的果实发生裂果的几率大。葡萄裂果发生的原因是葡萄果实在较长时间的干旱条件下突然大量吸水,使果实含水量大幅变化而造成果实内外生长失调形成裂果。长时间的阴雨天气或果实迅速膨大期持续高温后遇骤雨会导致脐橙裂果。
原因五:病虫危害引起裂果有研究表明,炭疽病、锈壁虱、红蜘蛛等为害与裂果有直接关系,需要注意进行病虫害的防治。病虫害会导致果皮停止生长,发生病害的部位即成为果实开裂的突破口,使裂果率升高。炭疽病和白粉病能引起巨峰葡萄发生裂果。桃疮痂病会使桃发生龟裂。炭疽病可以引起脐橙裂果。及时防治介壳虫、锈壁虱溃疡病及疮痂病等病虫可有效防治柑橘裂果。另外注意前期的畸形果,在后期也会因为果皮厚薄程度不一,所受果肉给果皮造成的拉力不一致,产生裂果。
原因六:营养失衡造成裂果
整个生长期营养元素的供应对葡萄正常发育至关重要,果肉中的矿质元素及其营养平衡对裂果有显著影响,树体养分不平衡会加剧果实裂果。果实生长期间钙对果实裂果影响大,钙有坚固果皮的作用,其次为镁、硼、锌、铁等。当某一种或几种元素过量,而其他元素含量较低时,裂果就会增加。
原因七:栽培管理措施
造成裂果树势弱、光照差、通风不良及偏施氮肥的果园裂果严重;负载量大,叶果比小的果蔬易诱发裂果;土壤排水不良、严重板结、通透性差、土壤酸化的果园裂果严重;病虫防治差的果园裂果较为严重。
以上就是造成裂果的主要原因,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根据发病原因,综合管理才能达到防裂果的目的。一起来看看除了专家常说的选用抗病品种,还有哪些好办法?
1、保持土壤水分均衡。保持土壤水分均衡供给可以避免果肉快速吸水膨大造成的裂果。水利条件方便的地方,遵循“小水勤浇”的原则,避免“忽涝忽旱”,使土壤墒情保持稳定,切忌“大水漫灌”。尤其是持续干旱后的“大水漫灌”,极易引发裂果。雨后开好沟渠,及时排水。与中耕除草相结合,可疏松土壤,旱能提墒,涝能晾墒,调节土壤含水量。
2、平衡施肥,改善土壤环境。合理施用氮、磷、钾肥,不偏施氮肥,注重中量和微量元素肥料的施用,配合使用微生物菌剂地力旺,起到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增加土壤团粒结构,均衡和活化土壤中的养分。果树生长的关键时期进行叶面喷施沃丰素,补充钙,可以增加果皮韧度,使果肉细胞紧密结合,钙肥充足,可大大减轻裂果的发生。
3、病虫害防治。防治溃疡病、砂皮病、蓟马、桔小实蝇、椿象等病虫害。
4、合理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时要注意浓度和使用时间,谨防裂果。
5、合理修剪,控制产量。适时适度夏剪,保持通风透光;合理控产,会让果树生长健壮,为着色创造良好的条件,避免后期裂果。
另外,像果实套袋可以降低日灼、果实机械开裂及果实吸水胀裂。雨天采取遮雨措施,能有效地防止裂果。
只有维持果皮与果肉生长速度达成动态平衡,才能减少或者预防果实裂果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