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炭疽病虽然发病快、危害重,但只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采取农业防治和药剂防治相结合的措施,就能够有效控制辣椒炭疽病的发生和为害。
辣椒炭疽病主要在辣椒生长的中、后期发生,高温高湿条件下易于爆发,造成大量落叶烂果,严重影响产量。
辣椒炭疽病症状:
1、果实染病,先出现湿润状、褐色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稍凹陷,斑面出现明显环纹状的橙红色小粒点,后转变为黑色小点,天气潮湿时溢出淡粉红色的粒状粘稠状物,天气干燥时,病部干缩变薄成纸状且易破裂。
2、叶片染病多发生在老熟叶片上,产生近圆形的褐色病斑,亦产生轮状排列的黑色小粒点,严重时可引致落叶。茎和果梗染病,出现不规则短条形凹陷的褐色病斑,干燥时表皮易破裂
辣椒炭疽病发病规律:
病菌主要以分生孢子盘和菌丝体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也可以菌丝体潜伏在种子里,或以分生孢子附着在种皮表面越冬。分生孢子借雨水、气流传播,从伤口或寄主表皮直接侵人引致发病。发病温度12~33℃,温度27℃;孢子萌发要求相对湿度在95%以上。病菌在适宜温度范围内,相对湿度87%~95%时,潜育期为3天;如湿度低,则潜育期长;如相对湿度低于54%时则不发病,高温多雨发病严重。田间排水不良,种植密度过大,施肥不当,通风条件差等都会加重病害的发生和流行。
农业防治方面,对于辣椒炭疽病重发地块,尽量与玉米、大豆等作物轮作倒茬;提倡合理施肥,避免偏施氮肥,应增施磷钾肥,提高辣椒抗病性;及时田间病果、病叶以及病株等病残体,减少病原菌数量;土壤每1-2年进行深翻1次,同时应多施腐熟优质有机肥、生物菌肥,改良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