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枝子(拉丁学名:lespedezabicolorturcz.)又名:萩、胡枝条、扫皮、随军茶等,属蔷薇目,豆科胡枝子属直立灌木,分枝多、卵状叶片,花冠为红紫色。荚果斜卵形。花期8月,果熟期9-10月。
可作绿肥及饲料。根为药,治疮疗、蛇伤等。富含碳水化合物,构成机体的重要物质;储存和提供热能;解毒;增强肠道功能。富含纤维素,具有使人有饱食感,有利于。进食后可刺激胃肠道,可防治、痔疮等疾病,具有很高药用价值。
形态特征
直立灌木,高1-3米,多分枝,小枝黄色或暗褐色,有条棱,被疏短毛;芽卵形,长2-3毫米,具数枚黄褐色鳞片。羽状复叶具3小叶;托叶2枚,线状披针形,长3-4.5毫米;叶柄长2-7(-9)厘米;小叶质薄,卵形、倒卵形或卵状长圆形,长1.5-6厘米,宽1-3.5厘米,先端钝圆或微凹,稀稍尖,具短刺尖,基部近圆形或宽楔形,全缘,上面绿色,无毛,下面色淡,被疏柔毛,老时渐无毛。
总状花序腋生,比叶长,常构成大型、较疏松的圆锥花序;总花梗长4-10厘米;小苞片2,卵形,长不到1厘米,先端钝圆或稍尖,黄褐色,被短柔毛;花梗短,长约2毫米,密被毛;花萼长约5毫米,5浅裂,裂片通常短于萼筒,上方2裂片合生成2齿,裂片卵形或三角状卵形,先端尖,外面被白毛;花冠红紫色,极稀白色(var.albabean),长约10毫米,旗瓣倒卵形,先端微凹,翼瓣较短,近长圆形,基部具耳和瓣柄,龙骨瓣与旗瓣近等长,先端钝,基部具较长的瓣柄;子房被毛。
荚果斜倒卵形,稍扁,长约10毫米,宽约5毫米,表面具网纹,密被短柔毛。花期7-9月,果期9-10月。
生长习性
胡枝子耐旱、耐瘠薄、耐酸性、耐盐碱、耐刈割。对土壤适应性强,在瘠薄的新开垦地上可以生长,但适于壤土和腐殖土。耐寒性很强,在坝上高寒区以主根茎之腋芽越冬,在翌年4月下旬萌发新枝,7至8月份开花,9至10月份种子成熟,刈割期为6至9月,再生性很强,每年可刈割3至4次。
病虫防治
病害:有根腐病、白柑病锈病,可用50%的多菌灵或70%的甲基硫菌灵1000-1500倍液喷洒。
虫害:主要害虫有食心虫、蚜虫,可用1000-1500倍40%的乐果乳油或1500倍的50%的碡胺乳油防除。
水土保持
胡技子由于枝叶茂盛和根系发达,可有效地保持水土,减少地表径流和改善地壤结构。在坡耕地种植胡枝子3至5年后,使土壤的理化性状得到显著的改善。土壤的孔隙结构合理。有机质含量大大增加。在种植2年生的胡枝子坡耕地,可增加地面植被覆盖率的62%以上,并可减少地表径流18.2%。减少流失土壤32.4%。